智慧城市学院继2025年8月开展低空微气象观测试验之后再获低空微气象探索新进展。近日,智慧城市学院副院长唐菲菲教授携学生团队成功利用前期部署的测风雷达设备采集的数据,同时结合机载小型化气象装备,实现基于校园实景三维数字底座的局部风场立体可视化。
校园实景三维数字底座精细复现了校园的地形地貌、建筑道路与绿化植被,解决了校园空间的“可视化”问题。而本次引入测风雷达数据,则如同为这个精细的数字模型安装了感知“呼吸”与“脉搏”的传感器,该设备能够实时探测并记录从地面至低空空域范围内风速、风向的垂直分布和随时间的变化。唐菲菲教授带领学生团队将这些原本无形的风场数据无缝集成到校园实景三维模型中,实现了风场环境的直观可视化。
低空空域安全与运行效率极度依赖对低空风切变、湍流、阵风等微观气象条件的精准把握,校内环境集真实建筑环境与精准风场数据于一体的“天然实验场”为开展低空风场建模、飞行路径优化、起降场选址评估等科学研究和相关专业场景项目式教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条件。
智慧城市学院将继续扩大监测范围,融合更多类型的传感器数据,并积极开展多学科专业交叉合作,打造更智能、更精准的微地貌低空微气象数字孪生系统,为安全、高效、规模化的低空飞行时代贡献“交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