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7日中午,为助力师生掌握数字博物馆构建技能、探索校园文化数字化传播新路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培训指导中心在科学城校区致远楼523室举行数字博物馆首次培训。本次培训由万维镜像技术人员徐亮主讲并操作演示,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教研室主任郭兰茜主持,20余名师生参与。
培训伊始,徐亮从项目选题、主题策划、素材收集与制作技巧、项目创建、数字展馆搭建、内容植入、测试发布等流程全面展示并讲解。他强调,策划与主题选定是整个项目构建的核心环节,并鼓励同学们从党建思政、教育家精神、现代科技、校史沿革、非遗文化、铁路传统文化等多个维度切入,进行纵向深化和横向拓展,实现内容系统化梳理与多元化呈现。
理论讲解结束后,培训进入实践操作环节。大家充分结合个人兴趣方向,自主挑选适配的制作模板与场景架构,积极探索多媒体素材的融合应用。同学们通过嵌入主题音频、搭配图文资料等方式,逐步将原本静态的文字与图片信息,转化为具备互动功能、可沉浸式体验的数字化展览空间。教师与助教团队采取巡回指导模式,高效为大家答疑解惑,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在实践中稳步推进作品创作。
此次培训是一场集创意激发、技能实践与思维拓展于一体的思政课教学活动。在创作过程中,同学们通过独立思考攻克技术难点,借助小组协作碰撞创意火花。同学们普遍反馈收获颇丰,并纷纷表达期待,希望能在后续的课程与专属答疑环节中,进一步巩固核心技能,拓宽创意思路,创作出更具深度与特色的数字博物馆作品。
通过同学们创作的各类主题博物馆,校园文化能以更生动、可交互的形式触达师生,甚至辐射校外群体。为同学们搭建了想象力落地的平台,也为校园文化数字化宣传开辟了新路径。实践教研室未来将持续推进相关培训与实践活动,助力学生在数智时代背景下拓展综合能力。
第一堂培训在积极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期待下一次相聚时,同学们能带着更成熟的创意与技术,呈现更多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价值的数字博物馆作品。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教研室也将持续优化培训内容,与师生携手在数字世界中搭建起更多承载校园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生命展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