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关工委副主任傅红老师以“探索属于自己的生活之路”为主题,为学院师生带来一场兼具思想深度与实践指导意义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是学院关工委发挥“五老”优势、助力青年成长的重要举措,讲座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庞贺峰主持,70余名师生现场聆听。
傅老师以几位年轻人追寻理想的真实经历为切入点,迅速引发在场师生的情感共鸣与思考。傅老师从“理想追寻”“职业选择”“生命教育”三个维度,系统阐述当代青年探索个人成长路径的方法与方向。
在理想与职业话题中,傅老师结合生动案例指出,当代青年不应仅以证书为成长目标,而应致力于成为“与众不同、不可替代”的个体。她特别区分“理想”与“欲望”的本质差异:理想源于内心深处的真实渴望,能为人生提供持久动力;欲望则多受外界压力驱动,易让人在职业道路上陷入倦怠。启迪广大青年为内心那份执着与热爱而奋斗。
作为深耕教育领域四十年的资深学者,傅老师还提出“生命相遇”教育理念。她强调,与青年师生的交流,本质上是“用生命唤醒生命、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希望通过这样的互动,助力青年在时代浪潮中坚守初心,在自主选择的范围内实现自我价值。
讲座尾声,傅红教授为同学们送上寄语:“面对不确定的环境,愿大家始终保持对自我的认知与对理想的热爱,用自己的全部人格和生命,去影响另一个生命。”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研究生杨晓同学表示将以讲座为指引梳理成长目标、找准核心优势;学院2025级研究生何婧怡同学称被“生命相遇”理念触动,会深化自我认知并传递生命力量。此次讲座既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关工委服务青年成长的具体实践,也为学院思政教育创新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