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一场三十年一遇特大暴雨突袭山城,南岸校区位于低洼地带的航运与船舶工程学院船舶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室、智能航海工程实验室沦为汪洋,水深最高处达1米,教学设备、科研设施浸泡水中,实验室运行陷入停滞,师生安全与学校财产面临严峻威胁。面对汛情,学院迅速启动防汛应急预案,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以“生命至上、科学抢险、保障重点”为原则,组织师生开展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抗灾自救行动,成功确保长江海事局2025年第二期“海船大管轮船员适任评估”工作如期举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担当。
汛情发生后,学院立即成立由院领导带队,教授、青年教师、学生组成的三级应急梯队。7月9日下午,会同长江海事局考官现场查看灾情,积极与学校相关部门汇报受灾情况并结合学校抢险措施制定学院抢险方案。
7月10日中午,在学校组织的专业救援突击队携带多台大功率抽水机等专业设备排除主要积水后,航运学院根据实验室设备分布特点,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船舶动力装置》《船舶电气设备》等课程中的应急处置原理转化为实战方案,组织骨干教师带领学生对关键设备进行技术性抢护。在专业教室、实验场地等区域奋战3小时,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包括排除积水、清除淤泥、冲洗地面以及清洁整理设施设备等。15:00前完成全部准备工作后,海事局海船大管轮“动力设备拆装”实操评估得以顺利进行并圆满完成。
此次抗灾行动中,学院累计投入师生268人次,创造性的将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为抢险救灾能力,实现国家级考试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