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学院动态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中国艺术大讲堂第三讲在重庆交通大学举行

日期:2025年05月07日 16:14 作者:艺术设计学院 来源:艺术设计学院 点击率:

2025年5月7日上午,“中国艺术大讲堂第三讲:舞台与银幕的中国气度”分会场直播活动在重庆交通大学科学城校区A01127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教务处、艺术设计学院、校美育教研室、校团委联合举办,并在学校“第二课堂”平台发布,吸引了超过160名师生线上线下积极参与。

国家一级导演、国家电影局原副局长江平以《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之路》为题,通过多部经典影片为例,分享了自己在导演生涯中的难忘经历,并鼓励青年创作者用镜头书写家国情怀,只有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作品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国家一级演员刘佩琦以《文艺创作之魂——从表演到银幕的中国气度》为题,以自己塑造的众多经典角色为切入点,讲述了他的思考与感悟。他谈到,用角色诠释时代精神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无论是英雄人物还是普通百姓,他们身上都承载着时代的印记和民族的精神。文艺工作者应让观众看到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中国人民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教指委副主任委员胡智锋教授进行总结发言。他从“心”“力”“度”三个维度,深入剖析了艺术家应具备的特质。“心”是艺术家创作的源泉。艺术家要有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爱心,这种爱心体现在他们创作的每一个作品中。无论是江平导演在电影中对家国情怀的深情表达,还是刘佩琦老师在角色中对人性的深刻挖掘,都源于他们内心深处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同时,艺术家还要有承担奉献的责任心,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部作品,为观众呈现高质量的艺术享受。“力”是艺术家展现魅力的关键。共情力让艺术家能够敏锐地感知他人的情感,从而在作品中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表现力则使艺术家能够将内心的情感通过艺术形式准确地传达给观众,引起观众的共鸣。“度”是艺术家追求的境界。“高度”要求艺术家站在人类和时代的前沿,用作品表达民族和国家的思想;“温度”让艺术作品充满人文关怀,触动观众的心灵;“尺度”则要求艺术家在创作中坚守至真至善至美的原则,追求艺术的纯粹性。

此次“中国艺术大讲堂第三讲”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有效促进了艺术学科在理论探索、实践创新等方面的蓬勃发展,增强了广大师生的文化自信和审美素养,更成为学校打造特色美育品牌进程中的关键一环,学校美育教研室将通过各类活动持续助力构建起立体化、沉浸式的美育生态体系。

分享:

编辑:刘玉峰

审核人: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