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郭敬谊副教授收到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管理中心(业主)及其咨询单位发来的感谢信。信中对郭敬谊副教授在项目申报国际桥梁大会(IBC)“乔治·理查德森奖”(George Richardson Award)过程中提供的帮助和贡献表示衷心感谢。据悉,在2025年国际桥梁大会乔治·理查德森奖评选中,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从众多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该奖项。该奖项被誉为桥梁界的“诺贝尔奖”,代表了国际桥梁领域的最高水平和最新成果。
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连接广东珠海和江门,是港珠澳大桥的西延线。作为中国的优秀桥梁代表,该项目业主和全体建设单位致力于申报2025年年度的世界桥梁大奖,以彰显中国桥梁技术的先进水平,扩大该桥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由于全部申报材料采用全英文,需要一名资深的桥梁英汉翻译专家参与申报工作。2024年6月,郭敬谊老师应项目管理中心(业主)及其咨询单位邀请,陪同世界桥梁专家访问参观在建的黄茂海大桥现场,并负责现场口译工作。在考察过程中,郭敬谊老师一行受到在业主单位工作的校友大力支持,积极提供项目资料,介绍项目施工情况。郭敬谊老师此行了解了黄茂海大桥的建设情况,亲眼见证了该项目在技术创新、先进施工工艺和绿色工程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日后的申报资料翻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黄茅海大桥现场考察
施工过程讲解
桥梁技术交流会
返校后的翻译工作极具挑战性。首先是翻译的时间短、任务重,申报资料包括全英文视频资料的翻译、全方位介绍项目,以及全套文字资料翻译工作,内容覆盖图纸、介绍、以及各类支撑材料。同时,译文要求非常高,不但要严谨、具有学术性且符合国际标准,也要能创造性地翻译新的术语。在翻译过程中,郭敬谊老师与业主单位工程师、校友保持密切联系,及时确认反复沟通,竭力使译文突出项目特色、忠实表达业主的心声。经过反复修改,最终于2025年1月将译文定稿并提交国际桥梁大会(IBC)。
中国桥梁工程技术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业,不断刷新世界桥梁先进水平,及时向世界传播最新的中国桥梁技术成为翻译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重庆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将持续发挥工程英语翻译与教学优势,力争在服务国家战略、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中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