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1日,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联合重庆市公路学会及静态交通专委会会员单位,在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遴选课程、重庆市一流课程、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停车规划与管理》教学中开创性实施“AI赋能三维联动”教学改革——以真实停车场景为课堂、以AI技术为引擎、以产教融合共同体为支撑,打造智慧停车实景教学新范式。
《AI+停车规划与管理》产教融合课外实践课堂开课
当日教学中,产教融合教学团队突破传统课堂边界,将课堂搬至真实停车场景,重庆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重庆交通大学十佳教师曾超博士作为本课程主讲教师,将70余名交通工程专业学生带领至地下停车库、室外停车场、新能源充电停车位开展现场教学,并邀请清华大学智能交通博士生、成都宜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诚以《拥抱AI工业革命——智慧停车在大模型时代的颠覆创新与场景突破》为题,结合其参与的自动驾驶泊车系统开发经历,深入剖析AI视觉感知、路径规划算法在停车场景中的革新应用。“大模型技术正在重构停车产业逻辑,从车位级优化向城市级静态交通治理演进。“陈诚展示的AI停车机器人及AVP自动泊车研发案例,引发学生对未来职业场景的热烈讨论。
室外停车场现场教学及测量
《拥抱AI工业革命——智慧停车在大模型时代的颠覆创新与场景突破》学术报告
交流研讨现场,重庆交通大学静态交通研究团队为师生展示了AI智慧停车与静态交通数字驾驶舱。该数字驾驶舱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构建实时停车热力地图,可让学生直观看到不同区域停车资源供需动态,为管理者提供动态调价、车流引导等决策支持,这种将真实数据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创新方式,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为可感知的智慧停车生态图谱。
该教学改革项目,依托重庆交通大学联合重庆市公路学会静态交通专委会搭建的"产教融合教师团队共同体",实现了三大突破:其一,构建"高校导师+行业专家+企业导师"三师协同育人模式;其二,开发"停车场规划设计-智能设备运维-数据平台开发"全链条实践项目;其三,建立"课程实验-企业实习-行业认证"三维评价体系。参加研讨的专家认为,《停车规划管理课程》结合数字重庆、智慧停车、城市治理的新形势,近年来多次带领学生走出课程,在智慧停车数字化管理中心、AVP自动泊车现场、机械式立体智能停车库等实际场景中开展生动的现场授课,通过把课堂搬进真实场景,让学生在解决企业真实需求中完成知识建构,同时,课程团队邀请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专家与同学们共同参与研讨,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更具实践意义。
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目前已大力推动“AI+智慧交通”重点课程的打造,持续探索新工科建设路径。《停车规划与管理》课程此前已获评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入围第三批国家一流课程遴选课程,该课程在中国慕课平台上线免费公开视频课,已有2万余名社会学习者参与学习,此次通过AI赋能实现教学场景、师资结构、评价体系的系统性革新,为交通运输学院在交通强国战略背景下,构建“理论-技术-产业”深度融合的育人体系提供了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