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学院动态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非遗文化赋能品牌设计:《品牌设计Ⅱ》课程场景项目式教学实践

日期:2025年03月26日 14:34 作者:艺术设计学院 来源:艺术设计学院 点击率:

为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传统文化创新传承,3月24日,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品牌设计Ⅱ》课程团队带领同学们赴重庆市綦江区永城镇开展场景项目式教学活动,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城吹打”。本次课堂教学延伸至非遗现场,通过实地调研、传承人访谈等形式,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品牌设计的融合路径,深化课程思政与地域文化传承。

学术引领:非遗文化赋能设计教学

永城吹打作为巴渝民间音乐活态遗产,迄今已有300余年历史,其独特的演奏形式、乐器形制及民俗内涵,为设计者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素材。在永城吹打博物馆,师生们考察吹打乐历史沿革、乐器制作工艺及社会功能。博物馆内陈列唢呐、锣鼓等传统乐器以及乐谱、服饰及历史影像资料都成为此次活动的重点,为后续设计提炼符号化表达奠定理论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表示,本次教学突破传统课堂边界,将品牌设计置于非遗保护真实场景中,要求学生从文化符号提取、视觉叙事构建、品牌IP塑造等维度完成系统性创作。

专业实践:传承人访谈深化文化理解

此次教学活动特邀永城吹打刘家乐班班主刘重辉老师进行深度访谈,刘老师从艺五十余年,详细讲解了吹打乐的表演程式、师徒传承体系、乐器制作工艺以及当前发展模式。访谈中,刘老师现场哼唱吹打经典曲目,其高亢激昂的节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了非遗艺术的感染力。他强调:“传统艺术需要年轻人的创新表达,但核心文化基因不能丢失”,“音乐是听觉艺术,品牌设计是视觉表达”。此次访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转译”的重要性,将非遗听觉、触觉体验转化为可视觉化品牌设计。

教学创新:场景化学习驱动设计思维

本次教学是艺术设计学院推进“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实践。课程突破传统课堂边界,通过场景化、沉浸式学习,引导学生从文化调研、资源分析到创意转化的全流程实践。教师团队全程介入指导,强调设计应“根植传统、面向未来”。学院也强调此类项目式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更强化其文化责任感。未来,学院计划将非遗文化成果转化为实际设计项目,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发文创产品,推动非遗活态传承。

此次綦江之行,是重庆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地方文化的缩影,也为设计类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了创新范式。师生们表示,后续将围绕非遗文化展开品牌视觉系统、文创衍生品及数字化传播等多元设计实践,助力乡村振兴与文化自信培育。

分享:

编辑:刘玉峰

审核人: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