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学院动态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红岩精神薪火传 青春挺膺建新功|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11·27”大屠杀烈士殉难75周年纪念系列活动

日期:2024年11月27日 09:43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点击率: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重要指示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和组织优势,联合“四史”暨“两路”精神研究学社开展了系列主题活动,持续探索将理论外化于行的教育模式,奋力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

聚焦“红岩”魂:交流研讨出真知

“红岩精神”与“两路”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研究生党支部的孙红英、方艳梅同志分别以“邓颖超的红色情源”“弘扬红岩精神,谱写新时代新征程的新篇章”为题,带领大家对“红岩精神”进行深入研讨。张丽萍、张潇月同志则从“两路精神”的理论与实践展开论述,分享了她们对这一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感悟。“红岩精神”与“两路”精神内在同质关联、一脉相承,引发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子们的热烈探讨。

突出“红岩”味:实地研学显实效

革命纪念馆是最鲜活的党史讲堂,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25日上午,支部全体成员与社团成员前往红岩革命纪念馆进行沉浸式学习。馆内,文物图像交相辉映,多媒体技法全景式铺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岩革命壮丽史诗,让同学们仿佛置身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之中。馆外,赤色巨岩象征着“红岩精神”的永恒与坚韧,使学子们深刻认识到饱经岁月洗涤形成的红岩精神弥足珍贵。“此次研学活动,使我感受到了历史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更是革命先烈们用生命谱写的壮丽篇章。作为新时代青年,应铭记革命历史,发挥榜样力量,擦亮‘红岩’底色。”孙若宸同志在参观后表示。通过实地调研,同学们将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进一步深化了对红岩精神的理解。

彰显“红岩”风:青言青语润人心

“红岩山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一首红梅赞,一段红岩情。研究生党支部党员柳思镒与社团成员王轶男在红岩革命纪念馆录制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她们从“江姐”的故事讲起,讴歌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初期的斗争中形成的红岩精神。生动的思政课让广大青年入脑更入心,激励着他们以青春之力,书写新时代的壮丽诗篇。

赓续“红岩”脉:联学联讲守初心

“秋水长,长不过渣滓洞的火舌;秋水荡,荡不开白公馆的烈骨……”全体同学在纪念馆外集体诵读《青年志・红岩魂》一诗。伟大革命催生伟大精神,他们的声音坚定而响亮,字字句句间满载着对红岩英烈崇高精神的无限敬仰,也同时激荡着每一位在场学子的心灵,引发了深刻的共鸣。同学们纷纷表示新时代青年学子要继承先烈遗志,矢志不渝地坚守初心,在新征程中,不断开拓创新,勇往直前,以实际行动砥砺前行。此次联学联讲活动,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红岩精神的情感认同,更体现了党支部在凝聚青年力量、传承红色血脉方面的引领作用,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教育目标。

引领“红岩”潮:微影传承颂经典

致敬先烈,吾辈当自强。党支部成员充分发挥创意,用经典影视站位致敬《在烈火中永生》《红岩》等中的经典镜头,通过复刻革命人物与历史事件的燃情瞬间,在亲身体验与创作中深刻理解“红岩精神”的时代价值与内涵。将许云峰、江竹筠等红岩人物以一种既独特又充满创意的手法展现在大家面前,从细腻入微的表情模仿到巧妙设计的场景转换,带领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子沉浸式体验红岩故事。

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探索红色资源的发掘与利用,将校外丰富的红色资源视为锻造学生实践教育平台的“大熔炉”,通过开放式“大课堂”的形式,以沉浸式学习方式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体验感。同时,利用每年“11・27”纪念日开展系列主题活动,让广大师生对红色理论听得懂、听得进、听而信,让“红岩+”的实践教育走心更走“新”,进一步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专业特色和优势。

下一步,学院将继续通过多元形式探索“五微一体”新模式,紧扣特殊纪念日等契机,凝心聚力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向新台阶。

分享:

编辑:刘玉峰

审核人: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