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学院动态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审核评估】航空学院: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产教融合为引擎,以创新创业为目标——推进航空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日期:2024年10月12日 13:34 作者:航空学院 来源:航空学院 点击率:

重庆交通大学航空学院(重庆航空学院)于2015年筹建,2018年正式挂牌成立。同年,学院获批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首批新型二级学院,并于2021年被认定为重庆市首批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学院拥有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绿色航空能源动力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航空活塞发动机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航空工程实验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现有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三个本科专业,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机械(航空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并依托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开展“绿色航空技术”方向博士培养,实现了本-硕-博贯通培养。

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提升育人质量

学院聚焦立德树人,构建思政育人格局,以“两路”精神为引领,坚持“航空报国、航空强国”,建设优良的教风和学风。通过开展“五育”并举系列活动,营造蓝色航空文化校园氛围,引导航空学子赓续红色血脉,厚植航空报国情怀。

搭建多元协同育人平台,保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初步构建了产教、科教,科产共通共融的多元协同育人平台——汇聚政校企行各方优质资源,构建了包括重庆市通用航空协会(理事长单位)、中国航空教育学会(理事单位)、中国兵工学会(理事单位)、绿色航空科技(重庆)有限公司(全资公司)、重庆绿色航空科技创新中心(重庆市众创空间)、全国工业无人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全国航天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低空经济创新发展联盟(会员单位)、无人机创新人才培养联盟(会员单位)等在内的产教融合平台。

初步形成了共建共管共享的育人架构——航空学院致力于完善多元协同育人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校推进、院所融合、企业参与”的“政产学研用”多元协同“共建、共管、共享”育人架构,整合多方资源,创新协同育人机制。

根据OBE理念,构建各参与主体全过程深度参与的“一个目标、五个主体、三个核心、四个层面、十二举措”多元协同育人体系,并构建了航空专业多元协同育人实践平台。

初步打造了校企一体、产学研用协同的实验实训实习基地——作为副理事长单位加入“全国工业无人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与洪都、纵横、华夏航空、宗申航发等达成专业共建协议,企业提供实践场地和设备、联合实验室、项目式教学内容等,本科生进企业实习时间超1年,开展实践及毕业论文工作;每年选派3-5名教师赴绿航科技、华夏航空等企业进行不少于3个月的工程训练;和企业共同搭建“工程在建、项目在研,专家在线,资源在场”的场景项目式教学资源配置模式。

引育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支撑航空类专业人才培养

柔性引进中科院李应红院士担任重庆航空学院名誉院长,连续4年为航空学子讲授开学第一课。广泛吸纳优秀人才,形成一支以院士领衔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其中省部级以上人才14人,高级职称40余人,专任教师博士率超过95%,承担飞动、飞制、飞设三个专业主干专业课程及学科方向建设。

坚持学生中心,推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近年来,学院承担了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基于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航空专业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产教融合和军民融合背景下通用航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等13项省部级教改项目,建设了校企合作课程10门(市级1门、校级3门、6门校级课程思政),编纂校企合编教材8部(合编4部、立项4部),并联合重庆通航、宗申航发、GAMECO等行业企业,利用真实生产线等环境开展浸润式实景、实操、实地教学,着力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对产业的认知程度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完成工程案例集6项(1项市级教学案例库、5项校级优秀案例)。

无人机空气动力学

人才培养成效初显,社会影响力逐步增强

学院历届毕业生就业率超90%、升学率超30%;百余名毕业生被北航、南航、西工业、浙大、同济、北理工、西交大、重大、中科院大学等高校录取深造。学生先后获得国际民航组织下一代航空专业人才全球峰会论坛总冠军、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成果交流会特等奖、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铂金奖(特等奖)、第十三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全国个人赛二等奖、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级铜奖、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高教组就业赛道银奖等奖励100余项,承担4项国家级、8项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分享:

编辑:刘玉峰

审核人: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