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学院动态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抗击疫情 交大在行动】河海学院的抗疫“她”力量

日期:2022年11月19日 11:35 作者:河海学院 来源:河海学院 点击率:

疫情来袭,有冲锋陷阵的男性,也有独当一面的女性。

自疫情爆发以来,河海学院全体领导和多名教师、辅导员留守在校园内,其中,有这样几位特殊的女性,她们有的是年轻妈妈,家有天真烂漫的小孩;有的是“资深”女儿,家有八旬老人。但为了在学校里的那数百个青春灿烂的“大孩子”,她们安顿好家中老小后就毅然踏上返校路,用行动展示了女性在抗疫中的韧性与力量。

年轻妈妈们的选择

陈书培、宁晓凤、段庆庆、刘春玲依次是大一至大四年级的辅导员,都带着两三百名学生,她们的孩子都在4-7岁之间,她们还有一个共同点:丈夫都在抗疫前线奋战。

11月11日,周五,在科学城校区已经值守了4天才回到家的陈书培和宁晓凤,再次接到因疫情需立即值守科学城校区的通知,她们没有丝毫犹豫,收拾完衣物便又踏上返校的路。路上,一个消息传来:科学城校区所在的双福街道因疫情需要管控。是折返回家还是继续返校?两人面临两难选择。返校,则不知何日能回家,这对大人小孩都是巨大考验;回家,则是温馨舒适,网上办公与照顾孩子两不误。但是,一想到还有300多名学生在等着自己的辅导员,她们果断继续朝学校的方向开去。最终,辗转3个半小时,她们终于从双福北借道白市驿、巴福成功返校。

与她们同样遭遇的还有在南岸校区的段庆庆、刘春玲。

11月8日,正在上班路上的段庆庆遇道路管控,几番尝试都无法通过,她索性调转车头把车停回去,再搭乘轨道交通返校。这一进校,就是10天。

刘春玲家在学校附近,11月10日晚,她站在校门口踌躇不前,同样面临回家办公还是驻守学校的选择,但没有纠结太久,她也选择了后者。

一回到工作岗位,四人再次高度一致:马不停蹄地召开班会宣讲疫情防控政策,组织班团干部和寝室长会议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走访寝室了解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及近期诉求。为了安抚学生情绪,她们每天在QQ群、电话里,无数次重复“同学们,不管什么问题随时联系我们,我们24小时在线哦!”。

要推进防疫工作,要操心着学生们千头万绪的事,还要顾念着家中小孩每天的情况,这对她们是能力与效率的锻炼,是脑力与体力的考验,同时,也是她们与孩子成长过程中不一样的体验。

学生的“石妈妈”、“宋麻麻”、“万能小姐姐”

有着18年党龄、15年辅导员工作经历的“资深”辅导员石玲老师,本学年带了490名研究生。其中,既有南岸校区的毕业生又有科学城校区的新生,既有硕士也有博士,既有长期在外地实习实训的学生也有学籍在南岸却要长期居住科学城校区做实验的学生。面对所管理的学生人数多、流动性大、个体情况复杂等困难,石老师总是微笑面对,默默往返于双校区之间。

重庆这波疫情来势汹汹,为繁忙的辅导员工作按下了快进键,科学城校区需要辅导员常驻,石老师毫不犹豫留守校内,虽然她年逾80的父亲才刚出院不久。11月8日以来,石老师主动承担了河海学院科学城校区辅导员联络员任务,一方面,每天统筹收集并整理汇总科学城重要紧急的学生情况,及时做好上传下达;另一方面,心系双校区的研究生们,线上线下做好学生特殊时期的教育管理、异常排查、心理安抚等工作。每天穿梭于校园、办公室、寝室之间,日均步数1万多;累计接听电话300余个,夜深了还在为学生排忧解难成为常态。

科学城校区的新生们亲切地称呼石玲老师为“石妈妈”,南岸校区的孩子们已经这样叫了很多年。

工作15年、担任辅导员8年的宋建尊老师是本科生2019级辅导员,与石玲老师有点不一样,她被学生顽皮地称为“宋麻麻”。她主动申请入住学生宿舍,与学生同进出,留校值守以来,总是最早起床上班的那一个。

与前面的“妈妈”辅导员不同的是,研究生辅导员陈维逸跟学生年龄差距不大,但对工作的熟练程度和敬业精神不亚于其他人。她是河海学院唯一驻守知园的女性工作人员,不但把各项防疫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把学生事务也处理面面俱到,更是因为每日与学生同吃同住如同朋友,被学生亲切地称为“万能小姐姐”。

“时时放心不下”的学院女领导

河海学院坚守在校园内的不仅有女性辅导员,还有女性领导:学院党委书记苗金燕,家中近80岁的母亲一个人在家,为母亲购买了常备药品和生活用品之后,便一直坚持值守在学校近10天;正处级组织员兼纪委书记吴莉,85岁的父亲尚在医院住院,她把老父亲委托给爱人照顾,坚持请战入校值守。无论是指挥调度还是走访慰问,她们事无巨细,无一不彰显着女性的细致与智慧。

分享:

编辑:刘玉峰

审核人: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