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下午16:00,土木工程学院主举办的“双福·行远”博士教授论坛在双福校区A01238教室举行。本次论坛由吴悦博士主讲,主题为“桩端后注泉泵液扩散机理及单桩竖向抗压承载机制”。
吴悦博士首先向同学们讲述本次课题的背景:“由于高速铁路、桥梁设计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在发展,以及灌注桩基础自身具有“施工简单”、“噪音和振动少”、“单桩承载力高”、“地层适应性强”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中,但是由于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存在“桩底沉渣”和“孔壁扰动”等不利于桩承载发挥的缺陷,桩能够改善桩承载特性从而使其能够大量应用于工程实际。吴博士指出:“本项研究的目的就是理解桩端后注浆改善桩承载特性机理,从而更好服务于实际工程建设。”
为了让同学们更清楚的了解桩端后注泉泵液扩散机理及单桩竖向抗压承载机制,吴悦博士向同学们详细介绍“灌注桩施工过程”、“桩端后注浆技术概况”、“现场后注浆施工工艺”三个施工重点。
吴悦博士带领同学们观看有关“灌注桩施工过程”的视频,并阐述了“柱后注浆技术”的定义:“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是指在成桩时在桩底或桩侧预置注浆管路和注浆装置,待桩身达到一定强度后,通过注浆管路,利用高压注浆泵压注以水泥为主剂的浆液,对孔底沉道和桩侧泥皮进行固化,从而消除传统灌注桩施工工艺所固有的缺陷,以达到提高桩的承载力、减少沉降的一种科学先进的技术方法”。紧接着,吴悦博士给大家讲述了“柱后注浆技术的发展、应用场景和注意事项。”
吴悦博士向大家展示了相关的科研成果,并提出对同学们的希望:“在理论方面,建立更加符合实际工况的浆液扩散模型;在室内试验方面,模拟应进一步考虑实际;在数值模拟方面,进一步拓展同室内试验和理论分析形成对比;有条件更多的进行现场试验研究。”吴博士鼓励同学们将上述三个方面的研究落到实际应用中。
吴悦博士深切寄语同学们:“做科研没有捷径可走,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