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重庆交通大学张铭副校长携产学研合作处、智慧城市学院和交通土建工程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并与四川纵横无人机技术有限公司一同走访了贵州佳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成都养路工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此次走访旨在深化校企合作,精准对接促就业,推进科研合作,人才培养以及培养交通行业新质生产力。此次走访不仅加强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更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展现了重庆交通大学在推动交通行业创新与发展中的积极姿态。
首先在龙总和张增总经理的陪同下,张铭副校长一行首先视察了贵州省瓮安至开阳高速公路项目。通过现场验证,智慧城市学院唐菲菲副院长团队的公路智慧检测系统表现出色,该系统不仅提高了检测效率,还显著降低了人工成本,为高速公路的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这一成果充分展示了重庆交通大学在智慧交通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成果。
然后座谈中,各方就土木专业升级改造、科研合作、人才培养、交通基础设施养护的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和全天候需求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张增总经理详细介绍了养路工智慧养护系统,该系统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如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空间地理信息技术,以实现公路养护管理和决策的智慧化。该系统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够精准预测道路养护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养护效率,为公路养护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张增总经理的讲解让与会人员对智慧养护系统的应用前景充满期待。
贵州佳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龙震霆总经和余永琴技术总监强调了交通基础设施养护的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和全天候需求,以及对复合型人才的大量需求。
唐菲菲介绍了智能化装备在数据真实性、养护方案、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方面的重要性,强调了智能化装备在提升养护质量和效率中的关键作用。朱洪洲则介绍了AI决策和道路冷补材料的应用,展示了AI技术在道路养护中的巨大潜力。翟崇展示了成都纵横无人机平台在数据收集、AI自动识别服务设施检测和工程进度检查方面的优势,无人机技术的应用为交通工程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张铭副校长提出了“学校+业主单位+养护单位+设备提供单位”共同建设的模式,建议成立共同体,优化设备,建立体系,培养人才,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这一模式不仅能够整合各方资源,还能通过协同创新,推动交通行业的整体进步。张铭副校长的提议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可,大家纷纷表示将积极参与共同体的建设,共同推动交通行业的创新发展。
此次走访标志着重庆交通大学与贵州佳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成都养路工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在共同培育交通行业新质生产力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未来,各方将就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领域展开更多深入探讨和合作。通过加强校企合作,重庆交通大学将继续发挥其在交通工程领域的优势,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推动交通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此次走访不仅是一次成功的交流,更是未来合作的起点,各方将携手共进,共同开创交通行业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