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交流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合作交流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国家汉办:青春无悔,汉语之花绽放在贝宁

日期:2019年01月25日 16:55 作者:国家汉办 来源:国际学院 点击率:

2019年1月11日,贝宁阿波美卡拉维大学举行年度表彰大会。阿波美卡拉维大学校长达克鲁斯(Maxime da CRUZ)为孔子学院教师肖英辉颁奖,授予其“年度优秀员工”称号。

2018年底,因在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以及促进中贝友谊方面的表现突出,肖英辉也被孔子学院总部授予“孔子学院先进个人”称号。

在西非贝宁,他有着怎样的故事和传奇?让我们一起走进肖英辉的汉教生活。

无悔青春在贝宁绽放

2015年毕业时,和大多数毕业生一样,肖英辉对前途和理想充满了渴望、期待,也充满了惶恐。那时,他没有想到,自己会义无反顾地去非洲工作和生活,而且一去就是四年。他说,自己很庆幸,在年轻的时候,有这样一段青春而无悔的时光。

2015年,初来乍到的他,跟每个刚来非洲的外国人一样,觉得什么都是新奇的:东西顶在头顶的妇女、一笑就露出洁白牙齿的孩子、编着辫子的女孩儿们;随处可见的香蕉和椰子、窗边开着的芬芳小花、大西洋海水夹杂着撒哈拉风沙;热情洋溢的非洲歌舞、一年四季如非洲人般热情的阳光……一切都让人感觉到那么美好、那么热烈、那么令人激动。

而如今,走在贝宁COTONOU(科托努)的大街上,让他深深自豪的是,随时可听到的“你好”“谢谢”“再见”等中文。贝宁孔院的十年努力,如好雨“润物细无声”,使得汉语已渐渐走入贝宁民众的日常生活。而其中,就有肖英辉的一份心血。

三年多来,他在贝宁孔院承担了汉语本科专业和汉语师范本科专业的课程、FLASH学院和新闻学院的汉语选修课、校内外各汉语教学点的工作,授课对象涵盖大、中、小学生。最远的教学点距离本部200多公里。

肖英辉还积极参与本土教师培训。他所教授的课程获得了所在大学外方师生的一致好评,学生们说他的课程“有趣”“有用”,本土教师说他传授的教学方法“具体”“实用”。

除课堂教学外,肖英辉还对学生进行了各种课外辅导。所教的部分学生不仅在“汉语桥”比赛上屡获奖项,而且有些也已经获得孔子学院奖学金,前往中国继续学习汉语。

遭遇教学之外的考验
   在贝宁工作的日子里,肖英辉不仅要完成教学,还要克服教学以外的困难 

贝宁整体基础设施不好,汉语教学工作往往会遇到一些在国内无法想象的困难。肖英辉初次接手HSK工作的时候,当地网络状况非常不好,学生基本没电脑。为此,学生的报名只能由他一个一个地录入,连续熬夜一周之后才顺利完成报名。这期间,他辗转了多个地方尝试连接网络,包括在贝宁的中资机构。

像这样的事情,在他的汉教生涯中时常发生。比如贝宁孔院首个阅览室的建立。

肖英辉刚接手学生工作,就萌生了建立孔子学院阅览室的想法。在贝宁阿波美卡拉维大学,学生是非寄宿式的,加上教室资源有限,三个年级的学生要上一整天的课,但往往上完一节课就要在外面等一节课,这时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完成作业。于是,肖英辉想,何不弄一个阅览室,可以让他们既有地方学习,又能在空余时间找到需要的资料呢?

说干就干,他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学生像蚂蚁搬家一样将桌椅板凳一把把、一张张搬进去。孔院教师住地离学校较远,肖老师只有每次上课的时候从住地带一些书去放在图书馆;同时,又带着学生从旧资料室里淘出很多书,一本本擦干净后搬进图书馆。至今说起“灰头土脸”的肖老师,学生们还忍俊不禁。

阅览室建成后,肖老师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并安排学生轮流担任图书管理员,管理阅览室。现在,阅览室已成为学生课外学习和活动的重要场所,既利用孔子学院总部赠书解决了学生缺乏中文图书资源的状况,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习的地方。

接手夏令营,从青涩到成熟

在孔院工作的过程也是肖英辉不断成长的过程。2016年到2018年,他连续三年以带队老师的身份陪同20名贝宁学生对重庆、北京进行文化考察。

2016年,当时还是志愿者的肖英辉作为夏令营领队,带领20名贝宁学生对重庆和北京进行文化考察。据肖英辉回忆,那真是名副其实的“人在囧途”。

第一次带夏令营,年轻的肖英辉“战战兢兢”。谁知,怕什么就来什么。经由上海转机时,已经是北京时间深夜12点多了。适逢梅雨季节,上海机场滞留人数达3万余人。

那天晚上,肖英辉带着20多名贝宁学生、30个行李箱辗转各大航空公司售票处,为第二天飞往重庆改签机票;直到半夜四点才找到合适的酒店住宿。

黑漆漆的半夜,已经找不到饭店吃饭,肖英辉只能在24小时便利店买一些方便面、牛奶和面包,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发给学生,教他们怎么烧开水、怎么泡方便面。

等学生都休息了,天已经开始泛白了。肖英辉勉强睡了一会儿,又继续起来为学生们的行程忙碌。“看到学生们开心的笑脸和对中国的喜爱,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他说。

类似这样大大小小的状况在孔院的工作中难免都会遇到,经过这些年的锻炼,肖英辉再也不像第一次一样手忙脚乱。现在的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处变不惊、有条不紊地应对。

回忆起自己在贝宁的四年,肖英辉坦言:“难忘的事情有很多,最难忘的莫过于志愿者任期结束准备回国时,学生不舍的眼神。也许是那些眼神让我决定再回来,回来后学生们欢呼雀跃,把我抛起来又接住,这是我终身难忘的瞬间。”

肖英辉热爱中国文化,非常喜欢自己的工作。他常说:“想让‘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变得不仅仅是一句歌词而已。”这是他的“初心”,也是和他一样从事汉语推广工作的人的心愿,是汉推人孜孜不倦且为之努力不止的事业。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OTAxODQxMw==&mid=2649532206&idx=1&sn=01a2861b78067cb896a014f04fc02239&chksm=837e0a6cb409837a6ba61529207e53b35d814ed042c1960a5a6e4b888992ca493c0a2d3a9d94&mpshare=1&scene=23&srcid=0122GPjiW3YyX9fIzBjhThQw#rd

分享:

编辑:徐洁

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