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校属单位: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召开,是在我国即将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南和重要遵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于2025年7月30日出版发行,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的权威著作。学习贯彻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为充分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要作用,推动教育系统切实抓好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研究阐释工作,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研究阐释工作的通知”。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攻方向
将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相结合,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相结合,重点围绕以下主攻方向深入开展研究阐释:
(一)聚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主题开展深入研究。研究成果须于2025年10月至12月期间发表。
(二)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大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全面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扎实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统一大业;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推进现代化,实现共同繁荣;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等主题开展深入研究。研究成果须于2025年8月至11月期间发表。
研究人员应聚焦上述主攻方向开展研究阐释,主题不能宽泛,研究成果须明确对标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相应内容。要强化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体现有限研究目标,突出实际应用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研究主题不属于上述主攻方向者,不纳入本次支持范围。
二、支持政策
(一)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求是》理论版发表理论研究阐释文章的,追加立项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重大项目。
(二)在CSSCI来源期刊或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理论研究阐释文章的,追加立项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
(三)在《重庆日报》《中国教育报》《学习时报》理论版或其他重要刊物、重要学术会议发表理论研究阐释文章的,追加立项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
上述成果发表时须注明唯一项目来源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具体资助经费根据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经费预算情况统筹安排。
三、工作要求
(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各高校要将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将理论研究阐释工作与扎实推动教育强国、教育强市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党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篇章的强大力量。
(二)精心组织研究阐释。各高校党委要牵头抓好重大理论研究阐释工作,精心安排部署、周密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学校学科和人才优势,积极组织动员本校专家学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和各级各类社科研究平台,聚焦主攻方向,组织科研攻关、开展理论研讨、深化研究阐释,力争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影响的高质量研究成果。鼓励支持高校通过设立校级课题、强化科研奖励、增设科研绩效等形式进一步加大对研究阐释工作的支持力度。
(三)及时填报研究成果。各成果完成人务必于2025年12月31日前登录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管理系统(http://xm.jiaowei-cq.com/),按照《申报工作操作指南》(附件1)完成网上填报工作(含社科中心审核时间)。
常见问题请参阅《申报工作答疑》(附件2)。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何老师、胡老师,62802072。
邮箱:rwsk@cqjtu.edu.cn
地址:明德楼A603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