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发掘“两路”精神的历史内涵与时代价值,7月9日至10日,中南民族大学师生团队赴重庆交通大学开展“‘两路流芳’——‘两路’精神口述史发掘与探寻”专题访谈活动,先后拜访该校银发宣讲团及退休教师冉超,共话民族团结与精神传承。
银发宣讲团:铺路石精神代代传
7月9日,中南民大师生首站采访重庆交大“两路”精神银发宣讲团。团长邓家钦结合高校民族特色,阐释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内核。他强调:“‘两路’精神就是要敢当铺路石,干一行爱一行,不畏艰难险阻。”
副团长廖桂芳动情讲述校友罗启潮烈士的感人事迹:1959年毕业赴藏工作的罗启潮,为救落水藏族同胞英勇牺牲,用生命诠释民族团结大义。
宣讲团成员孙中一寄语青年:“要将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没有吃苦耐劳的意志,万事难成。”师生们深受触动,纷纷表示将自觉践行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图:银发宣讲团与中南民大师生访谈现场)
九旬师者:传统文化滋养精神根脉
7月10日,团队登门拜访重庆交大第一代建设者、98岁退休教师冉超。作为建校亲历者,冉超回忆带领1962级学生打通金沙江的峥嵘岁月:“困难时与同事共啃老南瓜,但甘当铺路石的信念从未动摇。”他深刻指出“两路”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现场解析《凤求凰》等经典,并勉励青年“多读传统名著,在文化根脉中汲取精神力量”。
这位历经教师、会计、指导员多岗的“全才”老人,用“讲重庆话被学生喜爱”的温情往事,传递了扎根奉献的教育初心。
(图:冉超讲述建校历程)
青春接续:共谱新时代精神篇章
两次访谈中,老一辈教育工作者以口述历史还原“两路”精神的实践底色。中南民大师生通过烈士事迹、艰苦建校史、文化解读等多维视角,深化了对精神内涵的理解。活动尾声,两地师生分别与受访者合影留念,青年学子庄严承诺:将传承红色基因,把“两路”精神融入学习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图:两地师生与宣讲团合影)
(图:冉超与中南民大师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