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后,各高校将陆续迎来春季开学。2月11日,记者联系多所在渝高校了解到,今年寒假期间,各高校引导青年大学生们在实践中增长本领,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诠释青春的力量。
云支教
为西藏昌都中学生送教
“小刘老师,你教我怎么记笔记、背书,我慢慢找到了学习的方法,新学期我的学习成绩肯定会更上一层楼的。”2月11日,重庆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服务队队员、2023级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刘航羽收到了来自西藏昌都市第六高级中学学生洛松旦巴发来的一条信息。言语中,充满了感激和满满的信心。
原来,今年寒假,重庆大学团委组织开展“返乡育梦长,执教暖冬阳”——云支教志愿活动。重庆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服务队积极联动各学院的学生组织,为西藏昌都市第六高级中学学生送教。
▲重庆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服务队开展云支教志愿活动。 学校供图
重庆大学团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云支教志愿活动在全校招募志愿者427名,服务昌都学生493人。云支教活动中,支教团服务队队员们精心制作课件1678份,录制教学视频1678节,将“基础学科教学”“幸福人生魔法书”“云端工厂的数字漫游”等内容,从1月16日到2月9日,与昌都学生进行了为期15天的线上交流,提升被帮扶学生的学习水平、知识储备。
据悉,作为重庆大学长期开展的一项社会志愿活动,该项云支教项目已持续5年,累计参与志愿者3000余人次,受益人数超6000人次,覆盖4000余个家庭。“这项活动培育和增强了重庆大学青年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助力乡村振兴。”重庆大学团委书记于佳佳表示。
公益托管
缓解居民子女寒假看护难题
一起早读、辅导作业、做眼保健操、玩拼图游戏、做手工画……2月11日,在江北区石马河街道新意境社区居委会的“寒假教室”里,来自西南大学音乐学院2024级音乐表演2班的姚家弈和该校生命科学学院2023级生物科学2班的刘丁毓正给一群小学生当“小老师”。
姚家弈和刘丁毓都是西南大学团委“西小兰”志愿者中的一员。西南大学团委副书记李立介绍,该校团委联合江北区、渝中区、北碚区、荣昌区等地团委,组织200余名“西小兰”志愿者,在我市10余个区县共51个服务点位,面向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子女等,开展寒假公益托管志愿服务活动。
▲西南大学“西小兰”志愿者开展寒假公益托管志愿服务活动 学校供图
服务采取“课业辅导+兴趣课程”的形式开展,内容涵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理健康、科学知识普及、阅读体验、手工实验、体育锻炼、趣味游戏等。据悉,为确保公益托管志愿服务活动顺利开展,西南大学团委在活动启动之前,对全体“西小兰”志愿者进行了教学技能、课件制作、班级管理、安全应急等方面的培训。
“这个假期托管班课程内容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我儿子在这儿不仅按时完成作业,还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石马河街道新意境社区学生家长史先生说。
寻访校友
了解奋斗故事,弘扬奉献精神
“毕业后,您为什么选择扎根在西部边陲?”“您是如何克服工作中各方面困难的?”今年寒假,西南政法大学选拔70余支学生团队前往西部12省,开始了一场特别的寻访行——青年西部强国行暨西部校友寻访专项调研实践活动。学生们跨越山海,寻找那些扎根基层一线的校友,了解他们的奋斗故事,传承与弘扬奉献精神。
在寻访中,来自校友们的回答让师弟师妹们获益匪浅——
现就任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民检察院的2006级西政校友沈丹,从一名最初的乡镇基层干部成长为助理检察官,她说:“每天处理的都是老百姓的‘柴米油盐’,但正是这些小事,才是最大的民生。”
▲西南政法大学寻访团队和校友合影 学校供图
“大学生就是要服从党和国家的安排,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里安家。”1966年毕业的西政校友李辉,当年被分配到西藏昌都,为国家奉献了青春与热血,其后代也做好了“扎根西部”的打算。
“希望你学会吃苦耐劳。”现任甘肃河西学院法学院院长的西政1997级研究生校友孔德播告诉来访校友,要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用“大我”之光照亮“小我”之路。
“我们希望通过记录校友故事,树典型、展形象,感悟西政精神,丰富育人资源,总结办学成果。”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张伟莉表示。
助力平安春运
服务交通运输一线站点
今年春运期间,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派出1000多名青年学子,从熟悉的课堂走向市内交通运输一线50多个站点,“上岗”服务,助力打造“平安春运、便捷春运、温馨春运”。
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这1000多人是经自主报名、学校招募选拔、教育培训后,到重庆北站、永川东站、荣昌北站、江津北站、黔江站、秀山站等10多个铁路车站,以及重庆西站、沙坪坝站、跳蹬站、重庆北站南广场等40多个重庆轨道车站等市内交通运输一线“上岗”的。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学子“上岗”服务春运 学校供图
春运期间,他们通过参加铁路“红岩”车站志愿服务、轨道“红马甲”志愿服务和长江索道志愿服务等项目,为出行市民、旅客提供线路指引、行李搬运、安全提醒、重点旅客帮扶等服务。
在寒假期间,重庆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积极号召并引导学生利用返乡契机,参加家乡的传统文化活动,让青春力量融入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之中。
例如,该学院2024级物流管理+人工智能专业学生赵令祥,回到家乡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南溪乡,参加了当地的“游灯”活动。赵令祥说,参与“游灯”活动,不仅让他感受到家乡文化的魅力,更让他意识到传承传统文化是每一个青年大学生肩上的责任。
该学院2024级工商管理类学生汪云天在家乡安徽安庆潜山,与家人一起准备团年饭。团年饭中有一道毛香粑(又称水萩粑)是当地特色美食,以山间或田间鼠麴草煎制而成,香脆可口,别具风味。在家人的指导下,汪云天掌握了制作毛香粑的技艺。他说,从中更加懂得了珍惜与家人一起度过的欢乐时光,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温暖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