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交大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人文交大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藏粮于“沙”、藏粮于技,亩产7000公斤,再次刷新内蒙古自治区纪录!重庆交通大学库布齐沙漠土壤化博士创新实践基地完成马铃薯测产验收

日期:2024年10月08日 17:39 作者: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点击率:

为进一步探索沙漠土壤化技术支撑引领生态农业发展的潜力和优势,助力地方打造新质生产力、促进乡村振兴,我校近年在库布齐沙漠土壤化博士创新实践基地开展了马铃薯高产创建种植试验。9月26日~27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农牧技术推广中心组织专家按照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荐的马铃薯测产方法,对基地5000亩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进行了实收测产验收。专家组由来自西南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国际国内知名马铃薯专家组成,专家组长由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院长、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中国种子协会马铃薯分会副会长、中国-荷兰/中国-挪威马铃薯项目中方协调人、北美马铃薯协会(PAA)和欧洲马铃薯协会(EPA)会员吕典秋教授担任。

该基地由内蒙古辰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生产经营,学校沙漠土壤化技术团队提供沙改土和相关技术指导。测产工作采用实收测产方法,以示范区中的100亩马铃薯为测产地块,随机选取3个样点进行测试,每点实际收获面积48.6平方米。将样点全部薯块进行收获,并分商品薯和非商品薯分别称重。经分拣、称重、计算,该地块商品薯平均亩产量6765.66公斤,非商品薯平均亩产量241.18公斤,薯块平均亩产量7006.84公斤,商品薯率达96.56%。马铃薯个大、形圆、皮光、质优,市场销售前景看好。

该地块今年马铃薯种植品种为V7,采用沙漠土壤化沙改土高垄喷灌水肥一体化模式种植。沙改土保水、保肥、透气性良好,防风固沙能力强,种植期间经受了多次10级以上大风扬沙天气考验。在管理上,采取精准水肥调控、全程机械化作业等技术,为高产优质打下了良好基础。

专家组一致认为:沙漠土壤化技术应用于马铃薯生产成效显著,是一项重要突破性技术,对于粮食增产、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建议,进一步集成品种、优良种薯及栽培等配套技术,加大技术宣传推广力度,在沙漠化地区扩大该技术在马铃薯种植生产中的应用。

据悉,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马铃薯产业发展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马铃薯播种面积稳定在7000万亩左右,产量将近9000万吨,均占世界的1/4左右,产量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单产水平逐年提升,近10年鲜薯亩产提高了200多公斤,达到了平均亩产1290公斤左右。我国马铃薯平均亩产与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荷兰等仍有较大差距,上述国家平均亩产可达2300~3500公斤。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马铃薯主产区之一,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前列,2023年种植面积370.1万亩、产量65亿公斤,分别居全国第8位、第6位;平均亩产1755公斤。此前9月6日~7日,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测产结果得出平均亩产达6312.6公斤/亩,刷新了自治区马铃薯高产纪录。本次库布齐沙漠土壤化博士创新实践基地的马铃薯测产验收结果带来更大惊喜,时隔不久,再次刷新自治区纪录,再添佳绩,再上台阶!


分享:

编辑:刘玉峰

审核人: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