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交大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人文交大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你好,老师】重庆交通大学徐略勤:坚守理想,做学生的领路人

日期:2024年09月02日 09:35 作者:教师工作部、宣传部 来源:教师工作部、宣传部 点击率:

编者按:2024年9月10日是第40个教师节,主题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全面展示学校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成就和教师队伍立德树人、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即日起,学校在校园网主页推出【你好,老师】教师节新闻专栏,进一步推动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深入人心、蔚然成风。一起来看看吧!

从教十余年,不忘初心,恪守师道,坚守教书育人的至高理想;亦师亦友,感学生所感,忧学生所忧,做学生成长的领路人。

——题记

徐略勤,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同年6月入职重庆交通大学。从教12余年来,他始终将教书育人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不忘初心、恪守师道,坚持用同理心与学生打交道,感学生所感,忧学生所忧;坚持用责任心指导学生,因材施教,倾囊以授。他亦师亦友的执教理念深受学生的认同和喜爱,也让众多学子找到学习的原动力和自我突破的方向。

他十年如一日,潜心耕耘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为每位学生量身制定培养计划,被很多学生称为“人生导师”,受到了同行和领导的好评。他在本科教学改革和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方面也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曾4次荣获“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5次荣获“研究生培养先进个人”。他提出并实践了以激发潜能为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先后荣获“重庆交通大学优秀青年教师”、“重庆交通大学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重庆交通大学十佳教师”、“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新时代好老师”等荣誉称号,荣获重庆交通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以及重庆市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

亦师亦友,做学生成长守护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友者,志同道合共进。亦师亦友,则学问与情感交融,智慧与志趣共享,道不远矣。作为一名老师,如果能够让学生对他敞开心扉地分享生活、学习以及追逐理想过程中的种种酸甜苦辣,这无疑可以有力地系牢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和信任纽带。亦师亦友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但这需要老师具备敏锐的洞察、充足的耐心、细致的共情、积极的作为乃至广博的学识,而这正是徐略勤老师一直努力的方向。他坚信,只有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才能真正做好学生成长的守护人。

徐略勤深知,老师的一句话,无论是有心还是无意,都有可能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甚至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他自己至今都记得他的老师给他留下的那些对他刻骨铭心、影响深远的话语。所以,如今已身为老师的他,自然也深谙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之道。21级土木水利专业的一位研究生因种种原因在毕业关口遇到困难,面对沉重的心理压力,一度懈怠,想要放弃。徐老师主动关怀他的心理状态,耐心倾听他的种种困难和迷茫,因势利导,循循劝诫:水在99℃时尽管已经沸腾,但并不算真正烧开,只有再加热1℃,才能突破物理形态的临界,实现从液态向气态的转变升华,因此成功往往就躲藏在你所坚持的最后一步。为此,徐老师坚持每天与他交流,并让他每天汇报学习与科研进展,阶段性提交报告,数月不辍。最终,这位学生出人意料地以90+以上的优异评阅成绩和答辩成绩顺利毕业。

“有多不成气的我,就有老师您对我多深的包容与鼓励。您总是密切而不失时宜地关心我的生活和心理健康,教会我如何面对学业,如何调整心态,如何克服困难。在我处于低谷时更像家人一样不断开导我,鼓励我,支持我。没有您,我可能会一直毫无希望地颓废下去。是您告诉我,最后一步,不管多难都要坚持下去。您的每一次指点和鼓励,都给予了我前进的莫大决心。现在,我将迈上人生新征程,您的鼓励和帮助会我永远的动力。”

2015年的春季,一名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选择了徐略勤作为他二本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由于要在一个学期内完成两个毕业设计,且桥梁工程毕业设计需要完成多个方案的比选以及大量的计算和制图工作,这给学生带来了较大压力。由于很难兼顾,于是他产生了投机取巧的心理。每当徐老师进行例行进度检查时,他的精神都会高度紧张。然而,徐老师并没有责怪他那相对敷衍的毕业设计,反而非常耐心地一一指出设计计算中的问题,并详加解释和指导。每每这个时候,徐老师都会花上一些时间跟他聊一聊,聊兴趣爱好、生活志向,专业理想、就业形势等。徐老师鼓励他说:“如果换做是我,我可能根本无法兼顾,都不一定能有你这个毅力和决心完成两个本科毕业设计,你有超出常人的毅力和勇气。”就这样,他与徐老师成为了亦师亦友的关系,最终顺利地拿到了双学位证书。

毕业后,这位学生出人意料地被一家负责海外桥梁施工的大型国企所录用。每当遇到困难时,他都会主动联系徐老师。后来他有机会加入位于非洲莫桑比克的马普托大桥(非洲最大跨径的悬索桥)现场工作,但考虑到要在异国他乡工作好几年的艰难抉择,他陷入了两难。于是,他第一时间又联系了徐老师,希望能够得到建议。徐老师建议他克服困难,坚持完整参与这座重大桥梁的建设全过程,告诉他这是建立系统专业技能极其宝贵,甚至是机不可失的机会。他听从了建议。三年后的一天,他又联系了徐老师给他写推荐信,说他想去英国进行研究生深造。他自豪地告诉徐老师,这三年的历练让他的专业技能突飞猛进,且荣升技术负责人,但海外项目建设和管理经历也让他明白,他需要更扎实的英文交流能力和海外项目的管理学识。徐老师没有任何犹豫,果断给他推荐了三所英国知名高校。2021年7月,他给徐老师发来这样一条信息:

“敬爱的徐老师好,我的研究生学历教育部已经认证了,中文版发给您看下。感谢老师当时的帮助和推荐信。我去年在南美洲巴拿马四桥工作……今年在非洲莫桑比克负责修建非洲第一大跨连续刚构桥。时刻谨记徐老师的教诲和帮助。”

实际上,徐老师已经给上百位学生写过推荐信,出国留学、参加夏令营、保研、就业等等,很多甚至是毕业多年的学生,当他们遇到困难、取得成绩、抑或想要进一步深造时,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徐老师。

默默耕耘,做立德树人好老师

作为一名园丁,徐略勤老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践行“沉下去,浮上来”的座右铭,“沉下去”是希望学生在思维和精力最巅峰的人生阶段找到专注,“浮上来”是希望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或专长造福世界,成就自我。徐老师始终坚持以真诚和耐心对待每一位学生,给学生分享他的求学之路、求职之心、学习经验和生活之道。他会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学习和科研,看待他们未来的职场,去感受他们的社会压力,因此被学生称为“人生导师”。

他的第一个研究生刘津成是专升本的学历,本科是工民建专业,报考的却是桥梁专业,学历和年龄都让小刘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因缘际会,小刘最后拜入徐老师的门下,而师生之间实际上也仅仅相差5岁。为了帮助小刘克服心理压力,徐老师为小刘量身制定了培养计划,与小刘共用办公桌、一起研读文献、一起分析问题、一起推导公式、一起在加班后的午夜路边摊夜宵畅叙。第二个学期,小刘战战兢兢将他研究生涯的第一篇学术论文交给徐老师,满怀期待又神经紧张。徐老师的高度赞许让他既惊喜又意外,但两天后几乎满篇飘红的修改让他理解了徐老师对他还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最终,小刘成为同届数百名同学中第一位发表学术论文的研究生,也从入学时“感到难以克服的自卑”到毕业时荣获“重庆交通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16年)”和“重庆市优秀硕士论文(2017年)”。

“真心地感谢我的导师徐略勤副教授,三年多年来,对愚钝之我循循善诱,对怠慢之我耳提面命,方有今日之我,初会时的惴惴然手足无措已化作现今的一泓感恩。人生中将永远有这样一座灯塔,让我做人和做事时不再迷茫、畏惧。”小刘在毕业致谢中这样写到。

毕业后,小刘以人才引进的方式被广安某大型国企聘用,他仍每年坚持向徐老师汇报工作进展与心得,从“优秀员工”到公司副总经理,小刘只用了五年时间。2021年6月,小刘荣获广安市第五届劳动模范。2024年5月,小刘晋升为公司总经理。他曾对徐老师说:“老师,这些年我一直都照着您说的做人做事方式去走好每一步,虽然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但还是最怀念当年我们一起熬夜加班,吃路边摊的岁月。”

徐老师始终重视塑造学生的良好品行,不仅仅是做学问的品行,还是待人处世的品行。他长期与研究生共用办公室,共同谋划试验方案,一起开展计算分析,带领学生一起参加学术盛会、奔赴企业交流,定期举行研讨例会。他始终认为教师有时候也需要像父母一样,既需言传、更要身教,两者密不可分。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设身处地地感受,才能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懂得奋斗之美,明晓家国情怀。

“徐老师教会我如何独立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如何与人合作。他用自己的言传身教,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科研精神,什么是对学术的敬畏和热爱。”

“最为感谢的是导师徐略勤教授,在他身上我学到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是思考问题的方式,是待人接物的态度,是工作规划的高瞻远瞩。所谓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得遇良师如此,实属人生一大幸。”

“徐老师严谨的工作态度、求真的治学理念和谦虚的人格魅力,深深影响着我,使我从一个少不更事的愣头小子逐渐懂得了为人处世的道理以及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徐老师用正直、与时俱进的价值观深深影响到我,助我拥有广阔的胸襟、长远的眼光以及乐观积极的心态,更提醒我要时刻保持对待生活、学习、工作的责任心。正是受老师的影响,我立下职业目标,誓要未来为祖国交通的新型信息技术事业蓬勃发展而发光发热。”

“恩师待我恩重如山,导我于狭路,照我以通途。恩师亦学生人生之导师,之于学业,恩师身体力行、面面俱到,教学生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之道;之于做人,恩师谆谆教导、循循善诱,授学生宠辱不惊,如履薄冰之理。”

教育远远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很多时候是不经意间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学生们点点滴滴的真情流露表明,在默默耕耘之中,徐老师立德树人的教学情怀已然散播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坚守理想,为桥梁事业传递火炬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导师,徐略勤主要从事桥梁工程防灾减灾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他将自己的科研团队命名为“桥梁火炬”,希望通过薪火相传的方式将他的教书育人理念、科学研究成果不断扩散,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品德高尚、专业精湛的人才为桥梁事业添砖加瓦;取得更多具有原创性、先进性、实用性的学术成果为桥梁事业保驾护航。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他积极带领学生组队参加“世界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茅以升桥梁设计大赛”、“一带一路”国际大学生数字建筑设计竞赛等大型赛事,并荣获“世界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一等奖”等荣誉。

在他培养的32名硕士毕业生中,有15人获得过国家奖学金,64人次获得过各类校级奖学金;有6人获得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7人获得重庆交通大学科研创新项目;有10人获得重庆交通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人获得重庆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人获得中国公路学会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有18人获得优秀毕业生的荣誉称号,成才比例极高。

十余年来,徐略勤老师坚守理想,不断为我国的桥梁事业传递火炬。他带领研究生团队开展科技攻关,在桥梁抗震减震理论与方法、山区大跨拱桥抗震韧性提升等方面取得了突出业绩,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3项,省部级及横向科研项目30余项,参编地方标准1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项。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浙江宁波大榭二大桥、上海奉贤民乐路金汇港大桥、重庆南川至贵州道真高速公路花天河大桥等10余座大型和特大型桥梁,以及几十座高速公路桥梁中,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桥梁防灾减灾技术的进步,荣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突出科技成果奖项,产生了显著经济与社会效益。


分享:

编辑:黎昱睿

审核人: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