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交大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人文交大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重庆日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推进新型城镇化

日期:2024年06月27日 14:43 作者:钱政 来源: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点击率: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要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市委六届五次全会也提出,要积极推进以县(区)城和中心镇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重要内容。重庆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引导产业、人口和资源要素向有比较优势的区县城和中心镇集聚,从而形成“小县大城”“强镇带村”“强村富民”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实现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城乡融合的高质量发展。

要大力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打造特色产业,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科学把握功能定位,分类引导县城发展方向。通过升级特色产业、推动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大城市周边县城应积极融入邻近大城市建设发展,主动承接人口、产业、功能等的疏解转移,发展成为与邻近大城市通勤便捷、功能互补、产业配套的卫星县城;农产品主产区县城应积极推动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条至二三产业,吸纳更多农业转移人口就地落户;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应积极探索山区库区强县富民新思路,在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的前提下,以发展生态经济为抓手,建设“小而美”的精致区县城。“大城”的关键不是规模,而是产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要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培育发展企业主体,既要培育引领性标志性企业、上市企业,也要培育数量众多的规上企业、中小企业。此外,“小县大城”在通过产业发展为集聚人口提供充分就业的同时,还需要有较好的教育、医疗等配套公共服务。

要大力实施“强镇带村”发展战略。“强镇”的关键是做好镇域经济“土特产”文章,让巴山渝水的宝贵自然资源,成为农民群众增收的“富矿”和耳熟能详的“金名片”。要加快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让“土特产”走出乡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要以发展城乡经济为目标,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形成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要提升乡镇的综合服务功能、推动产镇融合发展、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改革创新等。此外,乡镇要根据自身资源和产业基础,针对性地制定与其相适应的发展策略。如对集聚功能良好、人力资源充足、有发展潜力的乡镇,应给予规划、资金、项目等方面支持,依靠其自身特色,规划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对集聚功能、发展潜力一般的乡镇,应集中资源规划发展优势产业,实现“一镇一品”,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要大力实施“强村富民”发展战略。“强村富民”体现在对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它不仅是经济层面的增收,更是全面提升农村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系统工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社会化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如培育种植、养殖大户和农产品初级加工企业,形成区域品牌,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要不断强化科技支撑,通过引进和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条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强化村庄经营,持续培育壮大强村公司,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创新土地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形成“人地钱挂钩”新模式,在“强村富民”综合改革中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国土空间优化布局和资源要素精准配置。

(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重庆日报:https://epaper.cqrb.cn/cqrb/2024-06/24/011/content_rb_333671.htm

分享:

编辑:黎昱睿

审核人: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