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交大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人文交大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感恩有您,奋斗有我】2022届毕业生“给母校的一封信”精选展示一

日期:2022年09月09日 14:11 作者:学工部 来源:学工部 点击率:

为深入挖掘受助学生的励志成才故事,充分激发广大学生的母校情结和家国情怀,今年上半年,学生工作部组织开展“助学•筑梦•铸人”主题系列活动,面向2022届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征集“给母校的一封信”。在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学生工作部从“一封信”中遴选了部分内容,在校园网主页推出“感恩有您,奋斗有我”系列报道。在写给母校的一封信中,学生通过讲述自己在校期间从国家、社会、学校等方面获得了哪些资助,学校对困难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给予了哪些帮助,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带来了希望与关怀,表达自己感恩国家、感恩社会、感恩学校、感恩老师的挚热情怀,树立心怀感恩、立志成才、拼搏进取、回报社会的坚定信念,充分展现我校立德树人、资助育人成效。在给母校的一封信中,殷溟隅、颜卿等多位同学回顾起自己的大学生活和经历,有太多感人的故事值得回味,有太多难忘的瞬间永存记忆,有太多真挚的情感难以表达。就让我们大声说出来:重庆交通大学,我们永远爱您;尊敬的老师们,我们永远感激您。感谢您伴我们一路前行。

殷溟隅——“处逆境,当自强”

殷溟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级应用化学专业学生。一名在逆境中求学的贫困学子。高三那年,因家人被查出患有鼻咽癌而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资助,在家人病情得以稳定后,她如愿考上了重庆交通大学。在信中写道:感谢生活,有剥夺也有馈赠。在夜以继日的背书、刷题和模拟考试中,在家庭和学业的双重压力下,我挺住了!”获资助、燃心灯。在入学时,她申请了生源地助学贷款,立志今后凭借自己的努力为自己的学业“买单”。大学四年下来,她的学习成绩一直排名专业第一,获得了一次“国家奖学金”、两次“国家励志奖学金”、荣获“重庆市三好学生”“重庆市优秀本科毕业生”“重庆交通大学优秀学生干部”“重庆交通大学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怀初心、创价值,是国家的资助和学校的关怀给了他力量去战胜人生的挫折。在信的结尾处,她饱含深情地写道,“通过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帮助,尽管家庭很贫困,但可以体面地求学,奋发成长,同样能够得到老师、同学的理解和尊重,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帮助给了我一双翅膀,能够用它在求学道路上迎风飞翔。”

颜卿——“青春即将散场,重交永生难忘”

颜卿,航运与船舶工程学院2018级轮机工程专业学生。他是从我校毕业的一名退役士兵大学生。在部队里,他始终牢记母校“明德行远,交通天下”的校训,曾荣获“优秀新兵”和“优秀义务兵”的称号。退役回校后,因意外,家里丧失了唯一的劳动力,在学校的资助下顺利完成学业。在给母校的一封信中,他这样写道:“时光兜兜转转,在您的庇护下,重庆交大四年,我已不再是当初的少年,褪去了才进校时的稚嫩,但我也依旧是当初的少年,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执念,非常感谢这四年来有您一路的呵护,我才能不断成长,才能成为今天的我。”“意外总是无情,但重交永远有爱。我亲爱的母校,祝您年年桃李,岁岁芬芳!”

丁茂杰——“感恩,不曾忘却;梦想,不曾放弃”

丁茂杰,航空学院2018级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学生。一名来自重庆籍建档立卡家庭的大学生。大学时光里,她尽情地挥洒着激情的青春,曾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其它各类学校设立的奖学金。学科竞赛方面,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学科竞赛,参加了重庆首届创新科技竞技大赛并获得航拍组二等奖。学术科研方面,参加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获得了市级立项,并且在此期间发表了两篇学术论文,申请了一项专利。她信中的一字一言无不表达着她对母校的感谢:“我取得的这一切,全靠国家、学校、社会实施的助学政策对我的关怀,使我的未来一片光明,在精神上给了我依靠,让我切实体会到党和国家、学校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的关爱和温暖。当初求学是为了走出农村,圆自己对知识的渴望;如今求学是为了回去,用自己的所学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感恩母校,愿母校桃李满天下!”

于玲——“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于玲,航运与船舶工程学院2018级轮机工程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平均学分绩点4.19,专业排名第一,连续两年获得明德奖学金,曾获重庆市“三好学生”、中国大学生自立自强之星等荣誉。学科竞赛方面,获得国家级奖励12项、省部级奖励18项、校级奖励23项,共计53项。主研大创项目国家级1项、市级1项、校级1项,发表学术论文2篇、专利3项。目前,已推免至清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纵观四年的交大生涯,我们很容易看出,于玲的大学生涯被数不清的荣誉与奖励所包围,但在数不清的荣誉之后所承担的压力会让绝大多数人感到窒息,可谓是“锋自磨砺出,玉乃雕琢成。人而不苦练,焉能艺精深”。在写给母校的一封信中她写到:“如果将大学生活比作一本书,那么这本书一定是厚重且充满色彩的。匆匆岁月,大学四年转瞬即逝。四年很长,让人明白坚持总会有回报,并非事事如人所愿,感受过春风得意,也要从容面对道路的坎坷。四年也很短,短到看不出自己已悄然长大。我即将离开我的大学生活,走过楼兰、走过荒滩,只为那句:路在脚下,明天会更好。”

闫宇——“以努力、拼搏的姿态面对生活”

闫宇,河海学院2018级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严格自律、勤奋刻苦,从一个好奇心、好胜心强烈的“自我”,蜕变为一个沉稳、理智的“真我”,在助学金的帮助下实现了人生的超越。在给母校的书信中处处透露着他对交大的感激:“我的大学四年,更多的是对学校,对社会以及国家的感激。感激这个伟大的时代,让我这样一个平凡的青年能学有所成。个人的奋斗凝聚时代的缩影,从家乡的柏油路越拓越宽开始,到入学的一笔助学金,再到大学期间得以机会展风采——大学四年每一步走来,无不对母校怀揣着感激之情。四年期间,有机会参加各项赛事,感激指导老师尽心尽力的把我这么一个略显平庸,曾也不卑不亢的普通人在磨练中崭露头角。”

向丽妮——“重交记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精神财富”

向丽妮,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7级建筑学专业学生。“也许我的家庭不够富裕,但是我的父母给了我生命,他们给予我足够的温暖和爱,含辛茹苦把我养大;也许我不够优秀,但我的老师仁慈博爱,我的同学知心温暖,他们陪伴我一路成长;也许我很渺小卑微,但国家,如沙漠里的一场大雨,滋润我的心田,激励我一路走来。一直以来都很感谢国家、学校、老师以及同学给予的关爱和资助,让包括我在内的千万学子得以无顾虑地载着理想的风筝自由地飞翔,给了我们莫大的心灵慰藉”。向丽妮用最真挚的笔触,讲述了一路以来接受国家资助的心路历程。从第一笔资助开始到上大学以来陆陆续续的一系列助学金,每一次收到资助的时候,她都怀着感恩的心,并且也更加坚定了她求学的决心。她说,“我很庆幸自己有国家的帮助,还有自己和父母的坚持,让我在大学接受了高等教育,认识了更多优秀的人,拥有了更好的生活体验。”她懂得感恩,知道父母为她付出的心血和对她的期望,所以她不能停下脚步。信的最后,她表达了自己的感恩之心:“我要好好珍惜这些资助,不断提升完善自己,一路以来我都在努力学习,今后我一定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回报母校。”

分享:

编辑:黎昱睿

审核人:白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