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弘扬“两路”精神,感悟革命精神伟力,7月8日~1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两路·一梦”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开展了为期6天的“两路·一梦”系列活动。实践团在“两路”历史中看春秋,在交通发展变化中见证民族复兴,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和决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时代铭记公路人,“两路”精神永传承
实践团以追寻“两路”历史为线索,来到甘孜州公路管理局泸定分局,同分局局长何名、养护站站长胡波、十八军老战士王世友深入交流。何名局长扎根交通业23年,作为一名“路二代”,她把“养好公路,保障畅通”当作每一位公路人对“两路”精神传承的承诺。在采访时她说:“每一位公路养护人都是新时代最可敬的人!”。养护站站长胡波就是这样一位可敬的人,他和妻子几十载如一日默默地在318国道泸定段上奉献着,不管养护工作再苦再累始终兢兢业业,胡波站长勉励当代青年要发扬“两路”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胡波站长同样是一位“路二代”,他岳父王世友老先生是十八军老战士。王老先生向实践团介绍了“两路”艰难玉成的动人历史和周边交通的日新月异,感叹交通建设激活了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活力,也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切实变化。
在公路局的介绍下,实践团拜访了燕子沟民间曲艺人汤怀明老先生,其父曾经参与过二郎山公路的修筑。受到老一辈筑路者的精神鼓舞,汤怀明用四言八句来传播筑路故事,传承“两路”精神。
在天全县服务区公路博物馆,实践团系统全面了解了川藏公路建设、改造以及川藏高速建设历程,对“两路”精神的新时代传承和发展有了进一步深化认识。
学习党史知兴替,激励青年担使命
在泸定县政府政务中心,泸定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涂通栋向实践团介绍了“两路”精神在泸定县的研究现状,讲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等与红色泸定有关的党史知识,厘清了以往泸定桥长征史叙述中存在的谬误。他表示泸定亟待发掘更多“两路”史料,要继续深耕“两路”精神研究。
在四川长征干部学院甘孜泸定桥分院,实践团同泸定县委党史研究室的教师们进行了以“‘两路’精神及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为主题的座谈交流。在干部学院老师的介绍下,实践团了解了泸定县交通发展的历史——从溜索到公路再到高速公路以及即将建成的铁路,造福了一方百姓,对甘孜和藏区意义重大。交流中,双方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希望共同努力,进一步挖掘泸定“两路”精神资源,助力“两路”精神的研究宣传。
在泸定长征文化主题公园,实践团还通过微宣讲的方式讲述了泸定桥、大渡河桥的红色历史,讲解了“安顺场急渡”“夹河疾驰”“铁索攀攻”“猛冲火门”等党史细节。
踏寻红色筑梦路,思政课堂展新风
在泸定县岚安乡这片名副其实“革命火种广播撒”的红土地上,实践团成员深受红色革命文化的洗礼和熏陶,让党史课、思政课“动”了起来。甘孜州第十二届、十三届政协委员黄能贵在这里给实践团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课。他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当年红军在岚安乡的战斗故事,引导大家追忆老一辈革命先烈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艰苦卓绝,并寄语青年要永远不忘党的恩情,发挥青年力量,展现担当作为。
依托泸定这座红色名城的丰富资源,实践团把思政课堂带到田间山野和革命遗址,在岚安乡红军烈士纪念碑、红军医院旧址、苏维埃政府旧址、二郎山隧道、磨西毛泽东住地旧址等地开展了“行走的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