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18日,尽管有大雨和烈日,但阻挡不了重庆交通大学干部党性教育的步伐,参观革命遗址、重温入党誓词、开展情景教学、聆听专题党课、组织现场讲解、课后学员分享等各个环节照常进行,学员们在紧张的参观学习中接受思想洗礼、坚定理想信念、感悟初心使命。
大雨中聆听党课
“延安后来办起了许多干部学校,成为革命的大熔炉。在这个大熔炉里,党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7月17日下午,抗大纪念馆旁边的坝子里,参训学员坐在随身携带的“小马扎”上,认真聆听专题党课《弘扬抗大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据了解,当年抗大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是当时情况的真实写照。伟大的抗大精神熏陶、感染、激励着在场的老师和学员。尽管当时雨下得很大,但延安干部培训学院特聘副教授刘杰的授课没有停下来,大雨也丝毫没有影响到全体学员聆听的兴致与激情,有雨伞的学员撑着雨伞坚持继续听课,没有雨伞的学员淋着雨也在坚持认真聆听,不少学员衣服、裤子、鞋子都淋湿了,仍依旧在聚精会神地聆听,全程没有任何一个学员中途离开。大雨中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门口,形成一道靓丽而感人的风景线。学员们纷纷表示,这是一次别开生面、记忆犹新、触及灵魂的党课,我们一定要立足本职岗位,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平凡的岗位上将延安精神、抗大精神发扬光大。
烈日下感悟初心
“1969年1月,习近平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镇的梁家河插队落户。七年里,习近平过了四大关:一是跳蚤关,二是饮食关,三是劳动关,四是思想关。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后,他想方设法提高和改善群众的生活,他先后组织群众建起了缝纫社、代销店、磨坊和铁业社,梁家河的山洼洼留下了习近平劳动的身影和辛勤的汗水……这里培养出了习近平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7月18日下午,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耕耘战斗过七年的梁家河,在那熟悉的黄土地上,在那破旧的窑洞旁边,全体参训学员围坐在一起,延安干部培训学院特聘副教授段世昕正在进行《难忘梁家河初心岁月,牢记时代使命担当》的现场讲解,对全体参训学员开展党性与公仆意识教育。尽管天气十分炎热,汗水已经浸湿了不少学员的衣衫,但大家聆听的格外认真,有的还掏出笔记本不停地记录。段世昕副教授带领学员们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学习感悟总书记在梁家河的“大学问”,追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头,他鼓舞大家一定要向总书记学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弘扬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时刻铭记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的吃苦精神、优秀品质和为民情怀,深深地震撼、鼓舞和影响着在场的每一位学员,洗涤、净化、熏陶着学员们炙热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