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日,重庆交通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在贵州省坝陵河桥梁博物馆举行2025年第六次集体学习。本次学习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实践伟力,奋力谱写服务交通强国建设新篇章”为主题,通过“实地调研+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的形式进行。校党委书记宫辉主持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部分二级单位负责人以及花江峡谷大桥建设单位校友代表参加学习。

会议集体传达学习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宫辉书记指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关键节点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会议,系统总结了“十四五”时期发展成就,深刻分析了“十五五”时期发展环境,明确了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作出了系列重大部署。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引领未来五年国家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宫辉强调,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全校上下要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科学谋划学校“十五五”发展规划,将全会精神切实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
随后,会议重点围绕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开展交流研讨。宫辉书记首先作了题为《领悟“中国之治”实践伟力,谱写“交通强国”高校篇章》的重点发言。他结合前期调研花江峡谷大桥、坝陵河大桥等重大工程的切身感受,指出这些超级工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集中展现了“中国之治”的显著优势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宫辉书记在发言中提出三点要求:一要领悟实践伟力,筑牢服务交通强国的思想根基。要深刻认识服务国家“交通强国”战略是学校的时代责任,主动对接国家需求,在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展现交大担当。二要聚焦核心任务,激发学校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要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三进阶、四转型、八目标、二十阶段”本科生培养模式和“三个阶段、七种能力、十五环节”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升高水平科研能力,深度融入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三要强化实践牵引,彰显服务国家战略的交大作为。要加快交通强国试点项目建设,提升对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支撑能力,推动已成立的六个融合创新研究院聚焦国家需求产出重大成果。

山区桥隧国家重点实验室周银老师围绕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结合自身参与的系列重大工程建设实践,作了专题辅导报告。报告系统阐述了党的创新理论在攻克世界级技术难题、引领工程实践中展现的强大真理力量与实践伟力,分享了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科技攻关动力的深刻体会。


交流发言分为现场发言和书面发言。党委中心组成员张玉蓉、叶勇同志先后作现场发言。他们结合岗位职责和研究领域,分享了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心得体会,并就文旅融合服务重大战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等谈了思考与建议。徐向阳、何小兵同志提交了书面发言材料。



贵州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主要成员、花江峡谷大桥总设计师、90级桥梁专业校友杨健,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交通事业部桥梁设计分院院长、花江桥主要设计师、07级桥梁专业校友叶洪平,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交通事业部一分院院长、花江峡谷大桥选线勘察负责人、07级道路专业校友陈竹三位校友,结合参与花江峡谷大桥建设的实践体会作了交流发言。他们分享了在极端地形条件下攻坚克难的技术创新经验,勉励在校师生传承“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扎根工程一线,勇担时代使命。

宫辉书记在总结讲话中,就进一步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提出三点意见:一要深刻认识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学习重点。要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二要创新学习方式方法,提升学习质量效果。要将第一至第五卷作为整体系统学,与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学,采取多种形式营造浓厚学习氛围。三要坚持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学校事业发展。要把学习成效转化为谋划“十五五”规划、深化综合改革、推动“双一流”创建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强大动力,为教育强国、交通强国建设贡献交大力量。
此次集体学习将理论课堂搬到重大工程现场,以实践案例深化理论认识,形式新颖、成效显著。通过调研学习,中心组成员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更加坚定了将学校发展置于中国式现代化宏大场景下进行战略布局的决心。大家一致认为,这不仅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更是一次生动的实践启迪,为学校在新起点上科学谋划“十五五”规划、加速推进学科专业转型升级、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凝聚了思想共识、明确了行动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
另讯:
作为本次集体学习的重要实践环节,10月23日至24日,中心组全体成员赴贵州省先后实地调研了花江峡谷大桥和坝陵河大桥及桥梁科技博物馆。



10月23日,中心组一行抵达花江峡谷大桥。这座大桥建成后刷新了多项世界纪录,其“横竖都是世界第一”的技术挑战与宏伟气势给成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详细了解了大桥的设计理念、技术创新和施工难点,切身感受了建设者们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智慧。该桥多位核心建设负责人——贵州交投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韩洪举、贵州桥梁集团总经理田景贵、贵州交通勘察设计院总工程师杨健、贵州桥梁集团副总工程师刘豪、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交通事业部桥梁设计分院院长叶洪平、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交通事业部一分院院长陈竹等校友陪同参观并详细介绍。他们均是学校不同年代的优秀毕业生,作为这一“世界级”超级工程从勘察选线、设计到施工的全链条骨干,展现了交大人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的担当与作为。




10月24日上午,中心组在坝陵河桥梁科技博物馆开展现场教学。成员们从观景平台远眺被誉为“山区桥梁典范”的坝陵河大桥,听取工作人员讲解,了解大桥在选址、设计、施工中攻克的技术难题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随后,大家深入参观了博物馆展厅,通过观摩珍贵的实物展品、精细的桥梁模型、详实的图文史料以及体验沉浸式多媒体技术,系统回顾了世界桥梁的演进脉络,重点领略了贵州作为“高原桥梁博物馆”的建设奇迹与中国桥梁技术从追赶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巨大飞跃。
宫辉书记在调研中指出,花江峡谷大桥、坝陵河大桥以及学校此前调研过的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重大工程,是感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精髓要义的鲜活教材。这些工程生动体现了:一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通过前沿科技与创新应用,推动产业升级;二是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通过打通地理屏障,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三是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入践行,在建设全周期贯彻绿色环保理念;四是党的领导和制度优势的集中彰显,展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磅礴伟力。他勉励大家要从这些“中国奇迹”中汲取奋进力量,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特色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

此次实地调研使中心组成员对“中国之治”的实践伟力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理解,增强了为建设交通强国、教育强国贡献智慧力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