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正值第41个教师节,重庆交通大学在南岸校区2919会议室举办新学年第一期(总第三十二期)青年学者学术前沿交流会。作为新学年的首次学术交流活动,本次会议吸引了十多位青年学者旁听,展现了学校持续活跃的学术氛围。校党委书记宫辉,党委常委、副校长周建庭,党委常委、副校长董绍江,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海涛,党委常委、土木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冯瑞胜,人事处、研究生院、教务处、科技处及土木学院、信息学院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学者雷雪林、土木工程学院青年学者唐乃膨依次作专题报告,围绕“透过散射介质成像”与“铺面沥青排放污染物研究”展开深度分享。两位青年学者的报告内容扎实、聚焦前沿,引发了与会者的浓厚兴趣和热烈讨论。
雷雪林博士首先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方向——透过散射介质成像,提出开展散射条件下光学成像方法研究,获得散射介质环境下物体的清晰图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在社会生活、国家安全和军事应用中需求迫切,意义重大。她还系统介绍了团队在“压缩感知技术”上的最新进展,从理论猜想到初步演算再到实验检测,一步步的证实了自己的推断,在未来的研究中她还将联和桂奉继等青年教师一起探索压缩感知对散射介质强弱敏感的边界、如何实现实际场景的时变散射介质成像该类技术是走向应用等问题。
唐乃膨副教授则以《铺面沥青排放污染物研究前沿》为题,直击交通基础设施“毒气”痛点。针对“铺路时职业暴露于直馏沥青及其排放物”2B类致癌物的情况,唐乃膨认为亟需开展铺面沥青排放物标准化采样分析方法、铺面沥青污染物排放因子测算和铺面沥青烟气高效减排方法。团队通过大量的实验和施工现场检测,得到丰富的数据和样本,建立了沥青排放物采集和量化分析方法,对施工现场及沥青厂进行了烟气采集和分析,还验证了多孔材料对高掺量橡胶沥青的脱臭效果。
在两位青年学者的学术分享之后,学校人事处展示了结合AI、大数据技术所打造的教师画像智慧教育大数据平台。该平台让数据可视化、直观化,动态呈现了教师的个人基本资料、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详细数据信息,并通过本单位、学校同类单位、年龄段等维度进行梳理剖析;在此基础上,对青年学者的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评价,并对教师未来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及人才发展成长提出了建议。
交流环节,参会的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们围绕“如何将压缩感知技术运用到具体领域”“沥青成分增加是否会带来新的污染”等议题展开热议,现场讨论气氛热烈。校领导从研究方向、团队组建、重点提升与突破领域等方面提出了贵报的意见建议。
为更好地服务青年学者交流、梳理学术前沿脉络,学校人事处在此次交流会前夕正式推出“青年学者学术前沿交流会专题网”。该网站是专门为本系列交流会打造的线上平台,系统整合并展示了自创办以来历次会议的新闻资讯。网站的建立不仅为青年学者提供了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也为学术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学术资源的共享与传播,为未来学术研究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宫辉书记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两位青年学者的研究成果。他强调,跨学科融合是大势所趋,各学院应加强合作,发挥综合优势,推动研究向更广更深发展。他勉励青年学者始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服务社会所需,期待他们未来研究更加深入扎实、成果转化落地。时值教师节,宫书记代表学校向辛勤耕耘的全校教师致以崇高敬意和节日祝福,勉励全体教师以“大先生”的格局引领科研革新,以“工程师”的思维推动成果转化,以“教育家”的情怀培育时代新人,在人工智能与绿色低碳交汇的新赛道上,跑出交大加速度,共创学术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