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重庆交通大学师生员工通过集中观看、电视、网络、移动端等多种方式,怀着激动崇敬的心情观看大会直播。
在各观看场所,重庆交大人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振奋不已、倍感自豪,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
重庆交大人表示,将以伟大抗战精神为前行指引,锚定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战略目标,继续坚持创新制胜、人才引领、改革突破;将以“双一流”建设为动力,深入融入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布局,深入开展现代制造业集群科技攻关行动,积极推动科技成果高水平转移转化,为奋力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团结奋斗。
重庆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宫辉:80年前的那场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浴血奋战的辉煌篇章。历史深刻启示我们,唯有坚持党的领导,凝聚磅礴力量,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更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扎根行业、报效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重庆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赖远明:14年抗战英勇豪迈,胜利80年自强不息。今天与全校师生观看九三阅兵,雄壮之师、铿锵步伐、国之重器依次呈现,令人心潮澎湃。受阅官兵目光如炬,装备方阵彰显国力,此情此景,既是对历史的庄严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坚定宣誓。作为教育科技工作者,我深感教育使命与强国征程紧密相连、责任重大。全校上下要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增强科技创新的显示度、贡献度、活跃度,不断提高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的能力和基础研究能力,培养一批又一批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中国式现代化和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代表、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周建庭:在天安门现场感受习近平总书记阅兵盛况,心潮澎湃、无比自豪。受阅官兵目光坚毅、国产装备耀我国威,特别是信息作战、无人智能等新域新质力量的体系化亮相,展现了我国国防科技创新的强大实力。作为教育科技工作者,我深切体会到科技创新、教育使命对强国兴军的关键支撑和重大责任。回到校园后,我定当将爱国热情转化为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实际行动,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耕基础研究,攻坚“卡脖子”技术,深化军民融合创新发展,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交通强国和国家战略腹地建设贡献重庆交大力量。
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杨俊: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让我心潮澎湃;抗战先烈用生命铸就的民族精神,时刻激励着我攻坚克难。在科技战线上,我们将把伟大抗战精神融入血脉,聚焦基础设施安全建养关键问题,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加强桥隧工程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落地,为交通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贡献科技的智慧与力量。
土木工程学院隧道系教师梁波以诗歌表达爱国情怀:
松花江水悲声起,
抗日救亡烽火燃。
白山黑水杨靖宇,
晋冀鲁豫平型关。
日寇惨败台儿庄,
鬼哭狼嚎昆仑关。
血肉之躯筑长城,
一十四载终胜战。
星转斗移八十年,
前事不忘记心间。
浩浩荡荡大阅兵,
止戈为武中华安。
抗战精神永不忘,
民族复兴在眼前。
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余海燕: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阅兵式后,心潮澎湃,再次提醒我们祖国今天的和平与富强来之不易,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需要青年一代持续努力。作为一名教师,深感责任重大,需更加努力为祖国培养爱国敬业、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
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专任教师张嘉伟: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感召,抗战先烈用生命铸就的钢铁长城,闪耀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与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作为高校教师党员,我深感重任在肩,更要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及其蕴含的伟大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引导青年一代铭记历史、开创未来,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培养可靠接班人。
外国语学院专任教师王敏:认真观看阅兵仪式,倍感自豪。国产现役主战装备的威武阵列和官兵们的昂扬斗志,展现了国家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国防现代化成就。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堂生动的国防教育课,震撼人心,激励着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更加生动地将这份民族自豪感和科技强国信念传递给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家国情怀,为强国建设培育更多优秀人才。
航运与船舶工程学院智能船海系系主任马永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大会直播中,深刻感受到我国在国防科技领域的巨大进步。身处和平年代,国防科技的现代化、智能化、高科技化发展尤为重要,这些先进的科技成果,不仅是保卫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坚实盾牌,更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重要支撑。作为高校教师,我深刻意识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高科技素养人才的至关重要性。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引导他们关注国防科技前沿,为国家科技进步贡献青年力量。
河海学院本科生第三党支部书记段庆庆:作为高校教师党员,在庄严的阅兵式中,我既看到了抗战精神的伟大,更感受到时代的召唤。抗战英雄用鲜血铸就的和平丰碑,与今日大国重器的凛然阵列,共同诠释出“民族复兴需要代代接力,而教育正是这场接力的关键一棒。”学校课堂必须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阵地,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转化为培养时代新人的精神坐标。作为高校教师,我们既要培养“从0到1”的创新人才,更要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要。我们将把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立德树人的生动实践,为推进民族复兴伟业锤炼更多“强国一代”。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本科生支部书记、辅导员杨家轩:历史告诉我们,团结与自强是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今天,新时代青年要把这份根脉转化为科技报国、教育报国的实际行动。作为本科生党支部书记和辅导员,我将把阅兵激发的爱国情、强国志融入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同学们在专业学习中打牢基础、在创新实践中勇攀高峰,让更多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艺术设计学院本科生辅导员王辉:天安门广场上,党旗、国旗、军旗迎风招展,仪仗队步伐铿锵有力,嘹亮的国歌声响彻云霄。这场纪念大会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芒。作为高校辅导员,我将把这些珍贵的历史记忆转化为育人素材,组织学生运用视觉语言讲述历史,通过艺术形式传递精神,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在创作过程中深化对抗战精神的理解,在感悟历史中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培养更多有骨气、有底气、有志气的新时代青年。
航空学院教工党支部宣传委员黄中桓:从空军场站机械师到学院实验室,身份转换,责任未减!纪念大会礼炮长鸣,我仍条件反射地抬头望天——那是曾守护的蓝天,也是今日育人的课堂。80年前先辈“拼死保住每一颗螺丝”,今天我们把这种精神写进实验室制度:一颗松动螺钉也不能放过,一次数据偏差也要归零!作为教工党支部宣传委员,我将把抗战“精益求精、万无一失”的机务作风融入教学科研中,让学生在每一次设备启动、每一次实验成功中,感受强国脉搏,把爱国情化为报国技!
全国学联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重庆代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级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张世超:抗战精神如炬,照亮吾辈前行之路。天安门前,挂满勋章的抗战老兵们登高观礼,虽满头白发、但目光依旧坚毅;长安街上,受阅部队整齐的步伐,威武的军容,铿锵的誓言,让我内心深受触动。作为新时代青年学生,对历史最有力的回应就是以史为鉴、挺膺担当,在专业领域追求卓越,在社会责任面前勇挑重担,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
数学与统计学院系统科学首届博士生崔靖轩:观看阅兵仪式,从系统科学视角品读这场国家盛典,深感现代国防体系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其协同运作与整体效能彰显了系统科学理论的深刻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作为系统科学研究者,当铭记历史,赓续抗战精神,坚持系统思维,运用系统工程方法,立足学科特色,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担当,为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智慧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研究生林志刚:当一列列方队迈着铿锵步伐、战旗猎猎展开时,我不禁热泪盈眶;当“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口号响起时,我更深刻感受到震撼画面的背后,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热血铺就的和平之路。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我为祖国如今的强大感到无比自豪,也深知传承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以理论学习筑牢信仰之基,用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让先烈们的志向在新时代得以延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交通运输学院学生党员彭丽婷:中国人民解放军受阅官兵整齐划一的步伐,不仅踏出了凛然的纪律与钢铁意志,更展现出飒爽的英姿和新时代人民军队的强大实力。新型武器装备的亮相,彰显出国家日益雄厚的综合实力与军事科技的稳健发展。阅兵仪式让我更加深刻感受到祖国的繁荣昌盛与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势不可挡,更让我深刻领会到唯有铭记历史,才能珍惜当下、开创未来。历史从不遥远,和平更来之不易,需要我们用铭记去珍视、用奋斗去延续。青年大学生更要努力学好本领,以交通之志在强国新征程中勇担青年使命。
旅游与传媒学院学生党员熊洁:整齐的方队迈着铿锵步伐踏过天安门广场,先进的武器装备以磅礴气势展现在世人眼前,那一幕幕震撼人心的画面,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共同情感,让我感受到了国家的强大与民族的自豪。我将努力学习、奋发进取,传播弘扬更多中国故事,为赋能国际传播、发出中国声音贡献青年力量。
离退休处退休第八党支部老党员曾德宪以笔墨纸砚表达铭记与奋斗之志:雄风扬正气,铁血铸军魂。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弘扬抗战精神,奋进中华复兴!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校友唐晓宇受邀赴京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充分彰显重庆交大立德树人显著成效和交大学子榜样引领示范作用。据了解,唐晓宇是重庆交通大学2016级地质工程专业本科生,2020级岩土工程专业硕士,师从王俊杰教授;2023年考入北京市西城区区级选调生,毕业后,唐晓宇积极参加区委老干部荣退仪式朗诵表演等各级各类活动,配合融媒体中心拍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相关宣传视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