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重庆交通大学启动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
7月10日,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启动仪式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在重庆交通大学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重庆交通大学校长赖远明、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终身教授杨先一获聘为实验室主任。
重庆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宫辉表示,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是重庆交通大学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步伐,旨在通过跨国界、跨学科科技协同创新,推动智慧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关键核心理论及技术的突破与成果转化。实验室将面向“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建造与装备”“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监测与病害诊断”“交通基础设施智能运维与性能提升”三大方向,为服务国家交通强国战略和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提供关键科技和人才支撑。
揭牌现场 重庆交通大学供图
目前,实验室力图打造智慧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基础与应用研究高地,构建区域性教育、人才、科研三位一体的智慧交通未来产业园雏形。主要通过4项举措推进:一是全面深化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二是大力推进科学研究与协同创新;三是合作打造国际化创新研究团队;四是携手创建国际化高端研究平台,助力智慧交通领域创新发展。
在此过程中,实验室还将聚焦国际协同创新,在智慧交通全寿命周期数字化、低碳化等前沿方向着力,推动创新要素跨境流动。聚焦人才协同培养,构建“跨境项目实践+双学位认证”体系,培育复合型工程师。聚焦成果协同转化,推动技术在“一带一路”工程中落地见效。
根据启动仪式协议,下一步,重庆交通大学将以实验室为依托,与加拿大圭尔夫大学、日本华侨华人博士协会、中国西班牙科技协会等联合开展智能建造技术攻关、制定国际行业标准、共建跨国研发中心,并与日本机构在交通运维中的人工智能应用,以及与西班牙机构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开展合作。
未来,实验室将整合土木、交运、信息等学科优势,搭建“基础研究共融—关键技术共攻—场景应用共享”的跨国平台,为全球智慧交通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科技日报:https://www.stdaily.com/web/gdxw/2025-07/11/content_368859.html
重庆日报: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在渝揭牌
7月10日,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在重庆交通大学揭牌,并正式启动运行。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的10余位院士及专家,共同见证了这一聚焦智慧交通领域国际合作的重要时刻。
据介绍,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将面向“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建造与装备”“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监测与病害诊断”“交通基础设施智能运维与性能提升”三大方向,为服务国家交通强国战略和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提供关键科技和人才支撑。
重庆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宫辉介绍,未来,该实验室将着力搭建高水平联合研究平台,与国内外顶尖高校、研究机构和领军企业共建联合研究中心或创新网络,共同产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科技成果。
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蒋云芳表示,市委教育工委将在平台建设、科研成果转化、重点学科建设等方面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希望实验室在未来的建设中,当好国际协同创新的“连接器”,打造智慧交通人才的“孵化池”,构建成果转化落地的“快车道”,让更多“重庆技术”走向世界,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华龙网:重庆交通大学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揭牌 汇聚全球智慧共绘交通强国蓝图
第1眼TV-华龙网讯(郭晓彤)7月10日,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启动仪式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在重庆交通大学科学城校区举行。来自中、澳、加、日等国家的10余位院士及专家齐聚山城,共同见证这一聚焦智慧交通领域国际合作的重要时刻,为全球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注入“中国智慧”与“重庆力量”。
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启动仪式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现场。郭晓彤摄
多方聚力启新程,共贺实验室诞生
重庆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宫辉致辞。郭晓彤摄
仪式伊始,重庆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宫辉致欢迎辞。他回顾了学校74年的发展历程,从参与川藏公路建设到助力港珠澳大桥通车,重庆交大始终与国家交通事业同频共振。学校培养的30万名人才中,涌现出22位中国“十大桥梁人物”,累计获国家科技奖励18项,葛洲坝工程研究成果更摘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宫辉表示,实验室的成立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一步,将整合土木、交运、信息等学科优势,搭建“基础研究共融—关键技术共攻—场景应用共享”的跨国平台,为全球智慧交通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重庆市教委副主任蒋云芳致辞。郭晓彤摄
重庆市教委副主任蒋云芳在致辞中指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动能”。她强调,实验室要当好国际协同创新的“连接器”,聚焦智慧交通全寿命周期数字化、低碳化等前沿方向,推动创新要素跨境流动;打造人才“孵化池”,构建“跨境项目实践+双学位认证”体系,培育复合型工程师;构建成果转化“快车道”,让技术在“一带一路”工程中落地见效。
揭牌仪式。郭晓彤摄
杨先一院士(左)获聘学校人工智能方向首席科学家。郭晓彤摄
揭牌聘任显决心,搭建国际协作网
启动仪式上,教育部科技司原一级巡视员高润生、重庆交通大学校长赖远明共同为实验室揭牌。随后,聘任仪式依次举行:赖远明院士与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杨先一共同担任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杨永斌、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郝洪、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杨先一、乌克兰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和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史才军、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主任钟国辉、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李永乐、香港城市大学教授戴建国、日本早稻田大学特聘研究员福泽荣治等9位来自不同国家、在各自领域建树颇丰的中外专家,受聘为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杨先一院士同时获聘学校人工智能方向首席科学家。
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周建庭介绍实验室建设方案。郭晓彤摄
据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周建庭介绍,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将着力打造智慧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基础与应用研究高地,构建区域性教育、人才、科研三位一体的智慧交通未来产业园雏形。主要通过四项举措推进:一是全面深化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二是大力推进科学研究与协同创新;三是合作打造国际化创新研究团队;四是携手创造国际化高端研究平台,助力智慧交通领域创新发展。
国际签约拓版图,人才培养谋长远
为深化国际合作,重庆交大当天与加拿大圭尔夫大学、日本华侨华人博士协会、中国西班牙科技协会签署协议。根据协议,各方将联合开展智能建造技术攻关、制定国际行业标准、共建跨国研发中心。其中,与日本机构合作将聚焦人工智能在交通运维中的应用,与西班牙机构的合作则侧重高层次人才引进。
仪式特别设置了研究生外派研学出征环节。41名经多轮选拔的优秀研究生将赴俄罗斯、英国、日本等高校,参与“智能传感+数字孪生”等前沿项目研究。宫辉书记为研学代表授旗时寄语:“要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国际标准的参与者、新质生产力的创造者。”
外派研究生研学出征仪式。郭晓彤摄
启动仪式后,学术委员会工作会议召开,杨永斌院士主持研讨实验室建设方案。专家们建议,应加快构建“跨境联合实验室—国际大科学计划—产业应用联盟”三级体系,推动研究成果在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工程中示范应用。下午,重庆交大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举办的“高强钢桥梁应用”论坛接续进行,为智慧交通领域的深度合作再添新动能。
此次实验室的成立,既是重庆交大深耕交通领域的新起点,也是我国智慧交通国际合作的重要里程碑。随着全球创新资源的持续汇聚,这里将成为培育顶尖人才的“沃土”、产出原创成果的“高地”,为交通强国建设与世界交通科技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重庆力量”。
华龙网:https://www.cqnews.net/1/detail/1393323426389393408/web/content_1393323426389393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