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时政要闻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智汇交大 多维赋能:重庆交通大学2025年度国际课程周正式启动

日期:2025年07月04日 11:45 作者:国际处、宣传部、教务处 来源:国际处、宣传部、教务处 点击率:

2025年7月2日上午,重庆交通大学2025年度国际课程周启动仪式暨明德讲坛专题报告会在南岸校区二教四楼多功能厅召开。重庆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宫辉、全体校党政领导、全体校党委委员、全体处级干部、各学院系(室)主任、海外专家代表及部分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由副校长郑丹主持。

会上,国际处处长毛明勇详细介绍了国际课程周的顶层设计、实施成效和课程安排。作为学校立足时代要求、融合办学特色打造的国际化教育品牌,该项目通过“三驾马车”机制和“四轮驱动”策略,已实现2024年27门国际课程全覆盖,12035名学生获得国际交流学分的阶段性成果。2025年升级汇聚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圭尔夫大学杨先一教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贺正冰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我校交通文化研究中心席格伦(Gary Sigley)教授等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名专家,开设43门前沿课程,涵盖土木工程、智能交通、人工智能等12个学科领域,以多元形式进阶构建“学术对话-人才培养-文化交流”三位一体的国际化教育平台,强化畅通学术文化交流与国际化专业复合人才培养的多向立体协同。

“异国而来的种子落于交大生了根,浸润国际的交大鲜花也结出了果。”学校十佳教师——最美外教何莲娜(Alena Chrápavá)十余年中文学习结缘中国。跨越重洋,扎根山城,学在交大,又回献交大,她是异国相知的CJUer,深耕教坛的育人先锋,中外交流的文化使者。她在发言中提到,跨文化教育不仅培养学术能力,更塑造“理解差异、拥抱多元”的全球公民素养,以全球视野观照多元文明,才能将自我推举得更高更远。数统学院数学拔尖基地班学生张雅雯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学经历为例,分享了国际实践项目提升跨学科研究能力的深刻体会,其系列学习实践成果也正是学校人才培养国际化的生动体现。

“进了交大门,就是交大人。”重庆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宫辉代表学校,对远道而来的海外专家代表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并逐一赠送了校徽。

宫辉在总结讲话中简要回顾了学校国际化办学取得的重大成果,对国际化战略新布局作了基本概述。宫辉表示,国际课程周是学校践行“明德行远,交通天下(CJU Bridges the World)”校训精神的重要载体,通过搭建全球学术网络,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本土国际化”“在地国际化”育人范式,推动了交大与世界的交互融通,师生与国际的深度对话。“多元文化的激情碰撞与交融共生,相信2025年度国际课程周将会惠及更多师生,培养出更多兼具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优秀人才。”宫辉表示,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学院将紧抓此次窗口机遇,与海外院校及专家加强交流,博采众长,共享共赢,全面深化拓展人才培养、科研协作、课程共建和学科创新等多领域合作。

此外,海外专家代表席格伦教授结合自身三十余年中澳学术经历,聚焦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作了交流发言,为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了多维思考。

分享:

编辑:刘玉峰

审核人:叶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