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下午,重庆交通大学在南岸校区召开双一流建设专题报告会暨工作推进会,旨在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全市教育大会、市委六届历次全会和2025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聚焦一流学科建设总体目标,总结回顾第一季度工作,研判分析目前形势,部署打赢“攻坚年”各项工作,为完成2025年目标任务奠定扎实基础。
全体学校党政领导,全体处级干部,各学院学科带头人、系(室)主任、学科办主任出席会议。校党委副书记张铭主持会议。
锚定双一流 砥砺建新功
会议第一阶段,重庆市教委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处长张永祥应邀作《锚定双一流,砥砺建新功——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专题报告。
报告指出,重庆交通大学紧密依托“路水空轨”综合交通学科体系,在服务交通强国中成效显著。近年来,学校攻克山区桥隧工程关键技术难题,支撑20项世界级桥隧工程建设,依托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逐步形成国际领先的科研能力。
报告表示,锚定“双一流”建设,学校需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以服务交通强国和重庆“416”科技创新布局、“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为核心任务,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学科布局,深化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培育国家科技进步奖、教学成果奖,着力培养领域拔尖创新人才,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强化产学研协同,依托国家级科研基地和省部级科研平台,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撑。
张永祥表示,面向“双一流”建设新要求,学校需处理好“世界水平与中国特色”“水平评价与贡献评价”等关系,通过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激发师资队伍活力,引育战略科学家梯队,打造“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聚焦双一流 合力谱新篇
第二阶段双一流建设推进会上,研究生院院长刘明维以《扬优势补短板求突破国家一流学科创建进展》为题,紧密围绕“第五轮学科评估情况、双一流建设目标规划、当前工作进展及2科建设核心任务、下一步具体举措”四个方面,聚焦“优势学科、申报策略、核心指标”等关键要素,详细汇报了一流学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张学富在汇报交流中全面梳理了在智慧建造、绿色建筑等前沿领域的探索成果及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技术突破,并围绕政产学研用、高水平人才团队、智能建造等领域展望了未来学科发展。
河海学院院长梁越回顾了学院在国家级重大水利工程中取得的成果,并围绕深海探测、生态航道、跨学科团队、校企合作等方面就建立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河海专业进行了展望。交通运输学院院长刘唐志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发展趋势,提出打造智慧交通创新研究集群、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科研平台、实施人才引育双轮计划、推进交通工程虚拟仿真教学等目标举措,全面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院长赵树恩分析了机械工程学科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趋势以及学院在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成果突破,并就学科建设、项目制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就学科专业发展提出思路举措,推动机械学科向智能化、高端化方向迈进。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李红镝分享了学院在数字经济、智能管理等新兴领域研究进展,围绕数字经济研究、智慧管理教学平台学科社会服务能力等就推动学科内涵式发展提出举措。
重庆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赖远明院士代表学校,向攻坚“双一流”的重庆交大人致以敬意。赖远明从三个方面就“双一流”建设提出要求。一是把握新形势新要求,讲好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的“交大故事”。赖远明详细分析了教育部关于“双一流”创建的相关要求,分析了学校从建校之初到新时代期间围绕国家重大工程战略中的担当作为和工程实践,要求集聚智慧力量,以智能化、生态化、安全化赋能学科转型升级,讲实讲好“深度服务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交大故事。二是通过纵横向对比,找准“双一流”建设中的短板和不足。赖远明例举国家级人才、国家级平台、国家级科学技术奖暨教学成果奖等重点领域、优势学科专业布局等实际案例,分析了学校在对标“双一流”大学、对比市内高校中存在的不足,要求全校上下提振攻坚势头,借鉴经验举措,力争在创建“双一流”过程中抢抓机遇、取得突破。三是聚焦核心指标体系,全力突破重点难点。要聚焦“三大关键”:在人才团队方面广开进贤之路,广泛吸引拔尖领军人才,助推更多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的引才育才氛围。在大奖项方面聚焦国家级省部级各类奖项申报工作,确保各项奖项在数量和质量上取得新突破。在大项目、大成果方面谋划布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等重大重点项目申报;相关职能部门联动牵头出台激励制度,充分激发教师及团队主观能动性,力争多出成果、出大成果。全校上下要团结聚焦主责主业,用一流的境界、一流的效率、一流的标准,创造出一流的业绩,共同写好创建一流的中期答卷。
重庆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宫辉就全校上下齐心推进“双一流”建设作出的努力、取得的成效表示感谢,并就攻坚“双一流”提出三点工作要求。要将“两路”精神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奋斗动力。宫辉回顾了全体中心组成员、全校二级党组织书记走进雅安开展系列学习的心得感悟,希望全校上下在引育“大团队”、创建“大平台”、申评“大项目”、产出“大奖项”中齐发力,在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道路上行稳致远,产出更多标志性创新成果。要以“双一流”创建为引领推动重点工作全面落地。宫辉具体分析了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要求及趋势变化,通报了“新春六件事”推进情况,要求全校上下紧盯关键性指标,打造“两路”特色思政金课,深化场景项目式教学改革,加快推进学科专业转型升级、学科图情中心建设、数字化建设,加快开展前沿技术交叉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平台实质性运行,全方位推进“双一流”创建关键指标。要以笃行实干书写“大考”的责任担当。一是要强化体制机制,精细落实任务举措。全校上下要各司其职,强化“六抓六有”工作体系,夯实以“两路”精神为代表的场馆育人体系建设及典型案例塑造,凝练形成特色文化成果,提升师生服务能级,深化“母校—校友”共同体建设。二是要强化定期调度,推动产出高质量成果。要强化“双一流”创建工作专班调度,以钉钉子精神配合靶向式攻坚方案,撬动“双一流”建设在创新能级跃迁与发展格局突破上形成叠加效应。三是要强化工作作风,着力提升师生满意度。要将“双一流”创建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认真查摆问题,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做到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