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0多年前,11万筑路大军卧冰雪、战高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建成了总长4360千米的川藏、青藏公路,创造了人类筑路史上的奇迹。近日,为庆祝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70周年,由中央电视台拍摄制作的五集纪录片《世界屋脊之路》正式播出。
“两路”修筑的历史不仅书写了中国交通建设史上的壮丽篇章,更铸就了重庆交通大学不可磨灭的精神财富。纪录片中,重庆交通大学干部师生也参与了部分拍摄工作。纪录片播出后,学校干部师生备受鼓舞,深感振奋,从不同视角积极探讨心得体会,纷纷表示要学习筑路先辈和新时代交通建设者们不畏困难、克服艰险,服务国之重器、彰显使命担当的拼搏精神,以实际行动传承弘扬“两路”精神和新时代交通精神,努力争做新时代交通强国建设的开路先锋。
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凯:纪录片《世界屋脊之路》不仅是对川藏青藏公路修筑养护运行的全面回顾,更是对“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两路”精神的深入挖掘。影片讲述了11万筑路大军在崇山峻岭、高原峡谷、雪山森林中艰苦卓绝的筑路壮举,将士们手持钢钎铁锹、人挑肩扛,战风雪、斗严寒、越冰河,以坚毅与执着铸就了壮阔的天路,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世界奇迹。重庆交通大学因川藏公路而生,具有鲜明的红色基因,70多年来,一代代交大人沿着先辈们的足迹敢闯敢试、勇攀高峰,为服务国之重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动能。我们将把“两路”精神作为学校蓬勃发展的“引向标”,以学校数智校园门户网站、“两路”精神专题网以及新媒体平台矩阵联盟为依托,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展示传承弘扬“两路”精神的生动实践、典型案例和经验成效,不断巩固壮大校园主流宣传思想舆论,着力打造具有重庆交大辨识度的思政教育实践品牌和文化育人体系。
党委常委、党政办公室主任杨既福:看过纪录片《世界屋脊之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重庆交通大学与川藏、青藏公路同根同源,建校之初,以穰明德老校长为代表的筑路前辈满怀着为国家交通事业奉献一切的炽热豪情,以“生在七公里,埋在青龙山”的气魄和使命感,开启了交大办学的光辉历程。一代代交大人薪火相传,接续奋斗,勇当开路先锋,以火热的激情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对历史最深的敬意,就是永远铭记历史;对未来最好的期待,就是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我们将大力弘扬“两路”精神,锚定一流目标,全力锻造坚强可靠有为的路石中枢,为建设成长型有特色高水平大学贡献智慧和力量。
科学城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潘江:由重庆交通大学协助拍摄的央视纪录片《世界屋脊之路》正在热播。珍贵的影像资料把我们带回到1950年代,11万筑路大军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不畏艰险,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历经4年多在世界屋脊建成总长4360公里的川藏、青藏公路。这一成就不仅创造了世界公路建设的奇迹,更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人民福祉做出了巨大贡献。重庆交通大学的前身西南交通专科学校因修筑“两路”而创立,70多年来,“两路”精神一直激励着交大人攻坚克难。在新时代,我们将继续传承这一精神,勇于担当,在交大科学城校区这个充满魅力、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育人沃土上,培养更多架桥铺路交通强国建设的开路先锋、治河筑港生态文明发展的有用人才,为民族团结、国家繁荣作出新的贡献。
同学们驻足广场观看纪录片直播
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蒋攀:纪录片《世界屋脊之路》据实回忆了交大学子“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精神,不仅记录了川藏、青藏公路建设的艰辛历程,更是对“两路”精神的深刻诠释。《开辟天路》和《跨越天险》两集,通过真实的历史影像和当事人的讲述,展现了筑路大军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完成了这一人类历史上的筑路奇迹。我们将以“两路”精神为指引,教育和激励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勇于面对挑战,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培养艰苦奋斗、团结奉献精神。我将在日常学生教育管理中依托学校“两路”精神育人园,继续传承弘扬好“两路”精神,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交通建设人才而不懈努力。
同学们在食堂观看纪录片直播
交通运输学院副院长吴伟:透过纪录片的镜头看到怒江72道拐,内心被深深震撼,“两路”精神瞬间闪亮起来。纪录片里,修路的过往缓缓呈现,那是与天险的极限博弈。崇山峻岭间,施工人员面临着悬崖峭壁、泥石流频发等重重困境,每一道拐,都承载着他们的血与汗,在没有先进机械的年代,靠着一锤一钎、肩挑背扛,硬是在绝境中凿出通道。蜿蜒山路,不仅是交通要道,更是“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见证。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无论遭遇何种困难,都要以先辈为榜样,传承“两路”精神,坚定向前,让这份精神在新时代发光发热。
《世界屋脊之路》片段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学副教授江娜:作为重庆交通大学的一名教师,观看纪录片《世界屋脊之路》时深感自豪。纪录片中,11万筑路军民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他们的奉献和牺牲,铸就了这两条通往西藏的天路,也铸就了不朽的“两路”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我们重庆交通大学传承至今的宝贵财富。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肩负着传承“两路”精神、培育新时代交通人才的重要使命,我将把这种精神融入教育教学,激励学生们勇攀科学高峰,为我国交通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弘扬“两路”精神,为建设交通强国、培育更多优秀的人才而努力奋斗。向伟大的筑路先辈们致敬!
体育部竞技体育办公室副主任王勇勇:纪录片《世界屋脊之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大学体育老师,我从中看到了筑路精神与体育精神的深刻契合,这种契合不仅在于应对挑战的勇气,更在于对目标的执着和对困难的超越。筑路者们面对的是崇山峻岭、急流险滩,他们用血肉之躯和简陋工具,开辟出了一条通往雪域高原的天路,这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正是体育竞技中追求的拼搏精神,而筑路过程中的团队协作、无私奉献,也与体育中的团队精神不谋而合。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和团队精神,引导他们像筑路者一样,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世界屋脊之路》片段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王菲:《世界屋脊之路》纪录片不仅是一部展示中国公路建设历史的影片,更是一部展现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勇于开拓的精品之作。纪录片中,先辈们在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凭借简陋的工具和坚定的意志,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今天在学习和研究中需要继承的。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要理解其深刻的内涵,更要将其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我们应以先辈们为榜样,将这种精神应用到学习和未来工作中。学术研究上,我们要勇于探索未知领域,不畏困难,追求真理;实践中,我们要关注国家发展尤其是交通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国家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旅游与传媒学院24级硕士研究生陈鑫:观看五集纪录片《世界屋脊之路》后,内心震撼不已。该片回顾历史,深挖奋斗精神。其五集内容展现70多年前筑路者于艰苦中建成4360公里的“天路”,终结了西藏无公路的历史。画面与故事皆动人,面对怒江、雪山等艰险,筑路者无畏拼搏,用血肉之躯铸就此路。观看使我深刻领悟了“两路”精神的实质内涵,即民族团结、军民一家,无畏困难、甘于奉献。纪录片《世界屋脊之路》既是历史的复盘,更是思想的洗礼与情感的共鸣,让我明白只要信念坚定、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就定能战胜艰难。面向未来,我将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铭记历史、珍视现在、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