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上午,重庆交通大学在南岸校区明德楼2919会客厅举办第十九期青年学者学术前沿交流会。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交流会首次面向全校青年教师开放,范围更广、效果更佳,吸引了约20位优秀青年学者参与,他们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大家汇聚一堂,深入交流探讨学术前沿话题,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重庆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宫辉,党委常委、组织部长任海涛,党委常委、党政办主任杨既福出席交流会,党政办、组织部、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研究生院、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航空学院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交流会。
交流会上,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年学者杜疆、航空学院青年学者谭娜分别介绍了各自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分享了学科前沿进展及未来研究规划。
“目前,我国桥梁一部分出现了如桥面剥落、界面脱落、钢筋腐蚀等问题。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作为一种先进的水泥基复合材料,在结构修复与加固方面展现出显著的优势;然而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超高性能混凝土仍面临着高开裂风险、高流动性施工难度、韧性不足、高碳排放等挑战。”针对挑战,杜疆提出了解决方案,引入了多种新方法、新技术,包括预湿膨胀剂法、水基纳米粘土应用、钢纤维表面改性技术等,首次提出UHPC混合动力学理论。杜疆表示,随着社会对智能基础设施需求的不断增长,多功能水泥基材料的研发愈发重要,并介绍了自己在二氧化碳液相矿化固碳法关键技术、高导电性和压力敏感型水泥基材料研发、水泥基材料超疏水涂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下一步,杜疆将紧紧围绕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积极推动成果转化,持续推动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发展。
航空学院谭娜紧密围绕“做有用的‘材料’,助自主的航空”,介绍了在聚乙烯疲劳裂纹多尺度模拟及其韧脆转变主导微观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她表示,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材被广泛应用在城市用水和燃气输送管材中,需求量巨大;然而在低应力下,聚乙烯容易发生脆性断裂,制约了管材行业的发展。对此,谭娜首次提出利用多重“应力松弛”实验方法探测半结晶聚合物的变形转变结点,帮助揭示聚乙烯韧脆转变的相关机理,提高其抗断裂性能。谭娜表示,面向未来材料发展,高分子复合材料具有耐磨、耐热、耐化学腐蚀等性能,但目前存在成本高、生产工艺稳定性和一致性受限等问题,将聚焦该类问题开展探索研究。值得一提的是,谭娜老师曾参加研究生支教,这段经历让她深刻认识到教育对国家未来的重要性,更加坚定了投身科研、为国家材料科学贡献力量的决心。
与会领导对两位青年学者在其研究领域取得的积极成果给予积极评价,并就如何进一步支持青年学者成长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与会青年学者还就材料应用的新场景、科研团队的组建以及学科交叉融合进行了深入探讨。人事处展示了两位青年学者的数智画像。
宫辉书记在交流总结时围绕桥梁及材料研究提出了诸多专业性指导建议。宫辉指出,交通是产业变革的基础,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中的作用举足轻重。青年学者应积极主动把握时代脉搏,面向前沿紧跟交通科技发展趋势,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在智能交通、绿色交通、综合交通体系等方面开展视野更加宽广、目光更加精准的研究,为实现交通强国战略目标贡献学校青年学者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