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时政要闻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重庆日报:聚焦科学主题 共话西部(重庆)科学城的高质量崛起

日期:2021年07月21日 09:32 作者:重庆日报 来源:宣传部 点击率: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强化科技创新支撑能力,这已然成为当下的社会共识。

作为我市实施科技创新的重大平台,西部(重庆)科学城自去年启动建设以来,一个个重大设施陆续落成,一大批科技平台、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加速聚集,一座生机勃勃的科学之城、未来之城雏形初现。

如何看待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强势崛起?对西部(重庆)科学城的未来有哪些崭新期待?带着这些问题,本报对话多位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的亲历者、见证者,为这座“科学之城、创新高地”的高水平、高质量建设建言献策。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岩

“落地效率”是衡量创新生态的一把标尺

中国自然人群生物资源库是以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多维大数据驱动的中国人群精准健康研究”为依托,由重庆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建设,是重庆市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培育项目,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自然人群生物资源库。

中国自然人群资源库主要进行中国自然人群的生物样本与健康信息采集、保藏并开展基因组学等研究。资源库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国家生物产业园,项目总投入1.72亿元,占地5000平方米,由重庆高新区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合作建设。

从今年1月正式签约,到今年6月底的正式投用,重庆高新区仅用了5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资源库项目的落地,这样的效率和速度并不多见,这足以说明西部(重庆)科学城在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决心和渴望。

为推动项目落地,重庆高新区组织了专项工作组,对该项目实施“一对一”保驾护航,积极对接、协调、解决各种问题,以确保项目的快速落地,科研力量的尽早入场。例如,通过实施重点项目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简化审批立项流程,协助完善各类手续等,实现了项目1月签约、3月招投标、4月进场建设、6月“拎包入住”,工作组人员节假日期间加班加点;此外,为了实现资源库的人才保障,重庆高新区还通过出台人才政策、组织专场招聘会、配置公寓住房等一系列举措,为资源库引入了8位专职技术人才。

目前资源库已经完成人类遗传资源采集行政许可,计划年内完成保藏行政许可,最快明年开展大数据相关的科学研究。未来,该资源库将弥补我国在健康大数据方面的短板,为我国转化医学研究提供高质量的样本和数据支持,为国家制定健康预防和干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该资源库也将有效协助未来西部(重庆)科学城进行大健康产业链招商引资,聚拢相关产业资源,实现高质量健康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山区桥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周建庭

努力为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注入“交通智慧”

一年多以来,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建设成就有目共睹。西部(重庆)科学城是科技创新的热土,其优良的政策、环境将不断激发科技创新团队的创新动力,并吸引高端人才陆续落户。

目前,重庆交通大学已有3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包括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交通土建工程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同时,重庆交通大学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重庆交大国科航科技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重庆交通大学西科所院士专家工作站等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平台也陆续落地,汇聚了包括两院院士郑皆连、杜彦良、赖远明、李应红、倪晋仁、王光谦、胡春宏、钮新强等在内的大批专家助力西部(重庆)科学城发展。

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建设,将推动科技功能布局与城市战略方向相契合、科技攻关重点与主导产业需求相匹配、科技应用场景与美好生活向往相适应,带动重庆实现从被动跟跑到主动领跑的历史性转变。为此,作为创新核心之一的重庆交通大学,将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助推西部(重庆)科学城高质量建设发展的使命担当。

未来,重庆交通大学将重点从3个方面支持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建设:

一是建好用好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攻克桥梁隧道重大工程的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难题。该实验室拥有国际领先的多功能环境/荷载耦合加载试验系统等4大高端试验平台,先后获得10项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科技成果应用于15个堪称“世界第一”的桥隧工程。

二是全力提升国家内河航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能级,突破黄金水道和生态航道建设技术瓶颈。该中心承担了长江、珠江流域70%以上的航道试验,攻克了三峡水利枢纽通航和船闸建设等技术难关,按1:100的比例建成了600多米长的三峡水运新通道试验研究基地。

三是积极服务交通强国战略和成渝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未来,学校将聚焦超大城市拥堵治理,围绕成渝地区对外运输大通道、跨省(市)综合交通运输、山地城市交通智慧管控、山地城市绿色出行、两江四岸特色交通治理提升等重大课题研究,贡献重庆交大“智慧交通”力量。

重庆高新区科协常委、重庆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葛垚

理清合作模式优化创新生态

今年,是西部(重庆)科学城的“项目建设年”,作为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的见证者、亲历者和参与者,我切身感受到一座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未来之城正在巴渝大地崛起。

自入驻西部(重庆)科学城以来,重庆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始终以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力地方产业发展为己任,截至去年底,共累计申请各类专利43项,先后为200多家单位提供技术及科创培训服务,并通过“知识产权作价入股”“引进孵化”等方式落地成立了30余家科技型企业,先后成功获批重庆市新型高端研发机构、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庆市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科普(重庆)共建基地、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等5大市级科技创新平台(荣誉)。

未来,我将继续带领团队乘着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的东风,在这片热土上深耕细作,狠抓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成果转移转化、项目培育孵化等业务工作,进一步夯实研发及转化平台建设,努力在科学城建设新征程中争当表率、争做示范。

我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全体科学城人的共同努力和奋力打拼下,“科学之城、创新高地”的美好愿景定会早日圆满实现。

另外,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围绕既定目标要求,统筹谋划、持续发力。对于未来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建设,我有3点建议:

第一,要紧扣“五个科学”“五个科技”,坚持科技创新“融合融通”,抓好“五区联动”,努力形成协同发展、齐头并进的强大合力。

第二,在加大力度引进高校、科研院所的同时,注重理清总结合作模式经验,探索建立分类管理机制,有效引导发展,避免无序竞争。

第三,希望科学城能够制定出台更多精准化、特色化科技创新配套政策,加快推动各大科技要素集聚区周边配套建设,营造科学城干事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

重庆社会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彭劲松

打造“品质之城”“未来之城”新标杆

科学城是专门设置前沿基础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机构的一类特殊区域。纵观全世界,科学城发展依次经历了独立卫星城、产业开发区和创新型复合新城等阶段。新一代科学城具有促进科、产、城深度融合,提升城市能级和创新能力等多重功能。

规划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是顺应全球科技革命和城市化浪潮的战略选择,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任务。当前,西部(重庆)科学城正处于蓄势起步阶段,具有极大发展潜力。

对于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建设,我有四点建议: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定方向。开展“西部(重庆)科学城规划(2020年-2035年)”“西部(重庆)科学城提升创新能力三年行动计划”等规划的编制工作,并与四川省有关方面联合编制“西部科学城‘一城多园’建设发展规划”。择机出台“将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成国际一流科学城的实施意见”等。

二是提升基础研究补短板。支持将重庆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积极争取国家新一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布局更多的大科学装置和重大科技设施。积极申报建设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科技数据实验中心、生物资源库(馆)和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三是强化产业创新扩优势。积极谋划创建国家工业基础研究院、西部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创新中心、前沿材料创新中心等一批高能级产业研发平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培育新基建产业的“技术供应者”和“整体方案解决者”,推动“前沿科技+新兴产业+现代服务”融合发展,构建科技成果商业化转化的丰富应用场景。

四是推进产城融合铸品质。谋划山水相融、蓝绿交织的城市绿色生态系统,建设“科学+公园”之城。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科学城的协同联动,建设“科学+交往”之城。积极承办各类国家级体育竞技赛事和群众文体娱乐活动,建设“科学+健康”之城。推进大城细管、大城众管、大城智管,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在全市率先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业宜居宜游”目标,将西部(重庆)科学城打造成有品质、有温度的未来城市新标杆。

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得者、重庆中科超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双翼

全力聚焦科研成果转化创新、卡脖子技术突破

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建设,是科技创新驱动成渝两地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撑。

随着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的加速推进,社会各界对科技创新的认知和热情日渐升温,我们作为科创型企业,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关注,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重庆市委、市政府及重庆高新区加速推进科技创新引领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作为科技创新的践行者,我们是一家研发、生产和销售先进功率储能器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在高效能量收集、存储、转化器件以及相关材料等核心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公司研发生产的超级电容器技术水平已跻身世界领先水平。

我们期待与西部(重庆)科学城共同壮大、共同成长。很庆幸,我们可以直观感受到,通过一年多高水平高标准建设、加速筑巢引凤,西部(重庆)科学城的科创聚集能力和创新发展优势日益凸显。

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之外,我们能够充分感受到西部(重庆)科学城在聚集科技要素方面的集中发力,包括在政策吸引力、执行力方面的诚意,尤其是在吸引和扶持年轻科技人才方面,力度很大。我觉得这是抓住了重点,因为西部(重庆)科学城的灵魂是高水平科技人才,西部(重庆)科学城的未来也是富有朝气的年轻的高水平科技人才。

未来,我们期望西部(重庆)科学城能进一步聚焦科技创新创业,厚植科技创新土壤和浓厚氛围,发展成为最具探索精神、最具宏大格局、最具活力、最具吸引力和最为高效的科技创新空间和载体。

为此,建议西部(重庆)科学城可以进一步解放思想,进行机制体制创新,形成西部(重庆)科学城的气魄和担当,全力释放政策空间。科技创新是我们主动识变应变、因时因势而动的战略选择,完善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将为加快实现这一战略选择提供坚强制度保障。

例如,在扶持科技创新主体和行为时,可大胆先行先试,探索和积累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效模式,以全面激活科技创新行为。其中,着重扶持和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创新、卡脖子技术突破等科技创新行为,并举整个西部(重庆)科学城之力,来聚集实现上述创新行为所需的资金、资源、设施、人才团队、试用场景等一切要素,以最终形成系统性支持科技创新的氛围和土壤。

https://www.cqrb.cn/html/cqrb/2021-07/21/012/content_rb_287297.htm


分享:

编辑:徐洁

审核人:白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