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7日,学校在明德楼506会议室召开了2021年第十四次校长办公会议。会议专题学习重庆市科技创新相关会议文件精神,研究了科技创新、人才引育、中外合作办学、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资源建设等相关工作。
会议传达学习了全市高校科技创新大会及市政府《关于深入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支持科技创新若干金融政策》精神。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推动科技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会议强调,全校上下要提高战略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共重庆市委五届十次全委会部署和陈敏尔书记要求,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大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努力创造更多科技成果,当好科技创新先锋队、主力军,特别要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全力服务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会议要求:科技处牵头,发展规划处、研究生院、产学研处等相关部门和各学院紧密配合,深入领会国家和重庆市的最新战略布局,把科技创新核心地位落实到“十四五”规划和工作行动之中,研究制定学校“十四五”科技创新行动方案,提交全校科技创新大会讨论通过后,按程序提交校长办公会研究。科技处牵头,相关单位配合,加快推进科技机制体制创新,落实“放管服”改革,构建以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加强科研实验室顶层设计和统筹布局,狠抓现有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内涵建设,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校级实验室等特色优势明显、梯次衔接互补的实验室体系;立足山区综合立体交通科研基础和优势特色,围绕15个科技专项领域重点研究方向,加强数学、力学、材料、生态等领域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全力推动传统交通学科科研方向的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推进“智慧城市”“智慧交通”两个人工智能+学科群建设,强化理学、工学和人文社科类学科之间交叉融合创新,大力实施学科“强基计划、攻坚计划和融合计划”。科技处牵头,山区桥隧国家重点实验室、绿航院具体负责,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重点产业行业“卡脖子”技术攻关和重大技术装备研发等,每个平台各凝练提出1~2个科研重点方向,力争纳入市科技局支持的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研究生院牵头,各学院积极配合,围绕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大数据与智慧交通、传统学科强基提质、智能制造与交通装备、智能建造与智慧城市、交通文化与艺术等6个重点领域,大力推动“交通+”“智能+”“生态+”学科方向交叉融合发展。
会议专题研究了人才工作。会议听取了2021年上半年人才引进有关情况,同意人事处提议的高层次人才引进人选和2021年重庆市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候选人推荐名单。会议强调,人才是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用好市级引才平台千方百计延揽人才,由“被动引才”转向“主动选才”,聚焦各学院主打学科进行精准引才。会议要求:人事处牵头,各学院具体负责,坚持人才引进与学科方向相结合,充分发挥好3个国家级平台的特色、优势和发展前景,围绕学校“十四五”学科重点发展方向,大力引进学科领军人才、交叉学科人才和创新团队。
会议研究与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合作办学事宜。会议同意与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签订合作备忘录,双方联合共同申报中国教育部土木工程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会议要求:国际处牵头,参照借鉴其他高校申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关做法,按程序与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联合申报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会议研究了2021年暑期教师培训事宜。会议同意实施2021年暑期“骨干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研修班”项目和开展覆盖全校教师及辅导员的网络培训。会议要求:教师工作部牵头,认真组织安排好培训工作,结合教师发展需求遴选好培训课程,切实通过培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会议研究了“两路”精神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事宜。会议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宣传部配合,结合校史展览馆建设统筹谋划“两路”精神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方案,力争将“两路”精神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打造成全校共享、特色鲜明的红色教育资源。
会议还研究了2021级新生开学安排、安防建设、体育设施更换和会议室改造等事宜以及其他重要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