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时政要闻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学校召开2019世界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小结会

日期:2019年06月26日 16:20 作者:宣传部 来源:宣传部、艺术设计学院 点击率:

为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新时代、新工科背景下学院、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和人才培养新路径,6月25日上午,学校在南岸校区艺术设计学院会议室召开了2019世界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小结会。唐伯明校长、赵明阶副校长出席会议,教务处、校党政办、宣传部、学生处、招生就业处、产学研处、校团委、科技处、土木学院、艺术学院、建规学院负责人,参赛及获奖团队师生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播放了重庆交通大学在2019世界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中两项一等奖获奖作品《霁月》《“尔”桥》获奖现场展示VCR。《霁月》作品设计为简洁柔美的拱形梁式桥,在解决地基问题的同时体现了中国桥梁文脉的延续与创新;《“尔”桥》作品设计使用全铰接万向节浮桥结构,将彝族传统的“尔”(龙)文化融于现代设计表达,实现功能与美的统一。

桥梁艺术美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曾强教授说,两项获奖作品的包豪斯极简主义,美学与实用功能的融合统一以及三次竞赛的进步,让我们逐步深入认识到包豪斯体系的优势所在,“艺术学院将继续寻找交通与艺术领域交叉联结点,以包豪斯体系等方式为推手,不断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建设。”获奖作品指导教师代表周水兴教授说,优异成绩的取得,与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参赛成员的热情密不可分,更是师生们长期努力的结果;中国江南水乡文化与桥梁设计的融合也为参赛作品增添了诸多文化与美学气息,希望以大赛为契机,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同各学院学科专业的优势互补。

一等奖作品学生代表庄少琪、刘峻佚在会上发表感言。庄少琪说,所属团队能获得初赛、决赛的一致好评,得益于“直梁变曲梁”设计概念,与融汇其中的江南水乡水、倒影等文化与美元素相融合;此次竞赛也反应出团队在文学素养、逻辑推理、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团队将化差距为动力,力争更大进步。刘峻佚说,新工科“交通+艺术”产学研校企协同育人合作签约仪式让团队在“交通+艺术”背景下重新思考“桥”,正是由于不同专业背景下的探索及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尔桥”才能做到工程与艺术的融合。

唐伯明校长对学校两项作品荣获2019世界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一等奖表示祝贺,对全体参赛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唐伯明表示,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能力;此次大赛,对学校持续加强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唐伯明以2019世界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小结会为契机,对学校持续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大新工科建设力度、人才培养力度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凝心聚力、加强思考,以作品、竞赛等综合形式强化对艺术、建筑、土木及相关专业学科学生团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以新工科教学改革、三次世界交通大会参赛为重要切入点,总结提升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式方法。二是学校学科专业要同频共振、融合共进,在学科交叉融合、新工科建设发展上相互借鉴、融会贯通;要将艺术设计、人文景观、美学理念同土木工程、交通运输等紧密结合,充分实现文、理、工学科优势互补。三是更加注重未获奖比赛作品经验教训的吸取,从中挖掘人才培养亟待提升的关键着力点,争取更大进步。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中提出“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指示要求,为学校在新时代、新工科、学院学科交叉与人才培养大背景下全方位探索提供了遵循;要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之“德”、跨学科专业交流之“智”、强健之“体”、艺术桥梁文化修养之“美”、勇于攻坚克难之“劳”。

唐伯明强调,各学院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艺术、建筑、土木的交叉融合为示范引领,全面推动学校各学科专业新工科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希望工程类学生有对美学、人文的追求和思考,艺术、人文类学生有对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解,开拓进取,为学校新工科建设、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筑牢根基。

 

会议第二阶段召开了第三届“茅以升公益桥—小桥工程”设计大赛筹备工作研讨会。

土木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汇报了大赛筹备工作进展情况,与会部门负责人就“桥梁模型展示方式、大赛对人才培养的推进作用”等会商研讨了大赛相关事宜。

唐伯明校长指出,学校要以第三届“茅以升公益桥—小桥工程”设计大赛为契机,充分培养学校对外交流、开放办学的意识,将大赛同学校建校68周年建设发展及新工科建设、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等紧密结合。唐伯明校长还就大赛前期准备工作做部署要求。

分享:

编辑:黎昱睿

审核人:陆志荣